国民党军队山西敌后抗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 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7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7-9页 |
(三) 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四) 研究重难点 | 第10页 |
(五) 预期达到的目标 | 第10-11页 |
一、国民党山西敌后战场的形成 | 第11-22页 |
(一) 国民党敌后抗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 阎锡山的敌后抗战思想 | 第12-14页 |
(三) 抗战的发展和山西敌后抗战格局的形成 | 第14-22页 |
二、国民党军队在山西的敌后作战 | 第22-47页 |
(一) 前期作战 | 第22-29页 |
(二) 中期作战 | 第29-43页 |
(三) 后期作战 | 第43-47页 |
三、国民党军队山西敌后战场萎缩的原因 | 第47-60页 |
(一) 日军的军事打击及政治诱降 | 第47-49页 |
(二) 缺少民众支持 | 第49-53页 |
(三) 战略进退失据 | 第53-56页 |
(四) 派系斗争严重 | 第56-60页 |
四、国民党军队山西敌后抗战的历史意义 | 第60-64页 |
(一) 积极配合正面战场 | 第60页 |
(二) 粉碎日军以战养战图谋 | 第60-62页 |
(三) 拖住日军,保卫河防,保卫国民党大后方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