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引言 | 第13-27页 |
1 工程聚球藻 | 第13-16页 |
·聚球藻 | 第13页 |
·工程聚球藻的应用 | 第13-15页 |
·抗WSSV口服剂的开发 | 第15-16页 |
2 微藻的规模培养 | 第16-22页 |
·光生物反应器 | 第16-18页 |
·光生物反应器的光调控 | 第18-20页 |
·光质对生物量的影响 | 第20-22页 |
3 微藻的采收 | 第22-25页 |
·微藻的采收方法 | 第22-24页 |
·电荷中和分离法 | 第24-25页 |
·不溶性沉淀分离法 | 第25页 |
4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5-27页 |
第一章 光照强度对工程聚球藻生物量的调控 | 第27-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藻种及培养条件 | 第27页 |
·净光合作用的单因素实验 | 第27-28页 |
·净光合作用的响应面实验 | 第28页 |
·光生物反应器的培养条件 | 第28-29页 |
·光强测定方法及调控模型 | 第29页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2 结果 | 第30-35页 |
·工程聚球藻的最适光合条件 | 第30-33页 |
·5L模型的生物量调控 | 第33-34页 |
·100L模型的生物量调控 | 第34-35页 |
3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二章 光质对工程聚球藻重组蛋白VP28表达的影响 | 第37-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转vp28基因聚球藻的摇床培养 | 第37页 |
·转vp28基因聚球藻的光生物反应器培养 | 第37-38页 |
·vp28表达率的测定 | 第38页 |
·VP28相对积累量的测定 | 第38-39页 |
·psb A的表达分析 | 第39页 |
2 结果 | 第39-43页 |
·藻细胞干生物量的积累 | 第39-40页 |
·vp28基因的表达量与VP28蛋白的积累 | 第40-42页 |
·psb A的表达差异 | 第42-43页 |
3 讨论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工程聚球藻采收技术的研究 | 第45-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藻种及培养条件 | 第45-46页 |
·5L光生物反应器的培养 | 第46页 |
·金属盐的添加 | 第46页 |
·采收率的测定 | 第46页 |
·镁离子的调控 | 第46-47页 |
·AOM的检测 | 第47页 |
·蛋白损失的检测 | 第47页 |
2 结果 | 第47-53页 |
·金属盐絮凝剂的比较 | 第47-48页 |
·镁离子浓度对采收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AOM对采收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光质对AOM的调控 | 第50-51页 |
·藻细胞絮凝的过程观察 | 第51页 |
·采收过程中蛋白损失的分析 | 第51-53页 |
3 讨论 | 第53-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71页 |
主要科研成绩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