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前言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东海海域以及长江口海域富营养化状况 | 第10-12页 |
·富营养化概念及其危害 | 第10页 |
·长江口海域富营养化状况 | 第10-12页 |
·米氏凯伦藻来源、分布以及赤潮危害 | 第12-14页 |
·米氏凯伦藻来源与分布 | 第12页 |
·米氏凯伦藻的入侵途径 | 第12-13页 |
·米氏凯伦藻在我国海域的赤潮爆发及其危害 | 第13-14页 |
·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价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国外外来生物入侵风险评价 | 第14-15页 |
·国内外来生物入侵风险评价 | 第15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非生物环境因子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 | 第16-24页 |
·前言 | 第1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6-18页 |
·培养方法 | 第16-17页 |
·实验设计 | 第17页 |
·数据分析 | 第17-18页 |
·温度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 | 第18-20页 |
·盐度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 | 第20-21页 |
·TSS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 | 第21-23页 |
·环境因子对米氏凯伦藻的影响程度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不同营养程度干扰水平下米氏凯伦藻的研究 | 第24-36页 |
·前言 | 第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培养方法 | 第24-25页 |
·不同营养程度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实验设计 | 第25页 |
·不同氮磷比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 | 第25页 |
·不同温度及营养程度共同作用下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的影响实验设计 | 第25-26页 |
·不同盐度及营养程度共同作用下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的影响实验设计 | 第26页 |
·数据分析 | 第26-27页 |
·不同营养程度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 | 第27-29页 |
·不同氮磷比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不同温度及营养条件共同作用下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的影响 | 第30-33页 |
·不同盐度及营养条件共同作用下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的影响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米氏凯伦藻与本土微藻中肋骨条藻之间的竞争作用 | 第36-55页 |
·前言 | 第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40页 |
·培养条件 | 第36-37页 |
·不同起始细胞密度对米氏凯伦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竞争的影响实验设计 | 第37-38页 |
·不同氮磷比对米氏凯伦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竞争的影响实验设计 | 第38页 |
·数据分析 | 第38-40页 |
·不同起始细胞密度对米氏凯伦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竞争的影响 | 第40-47页 |
·单培养条件下对2种藻生长的影响 | 第40-41页 |
·滤液培养条件下对2种藻生长的影响 | 第41-42页 |
·混合培养条件下对2种藻生长的影响 | 第42-43页 |
·竞争抑制参数 | 第43-45页 |
·滤液培养 | 第45-46页 |
·共培养体系 | 第46-47页 |
·不同氮磷比对米氏凯伦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竞争的影响 | 第47-54页 |
·单养条件下的米氏凯伦藻和中肋骨条藻的生长曲线 | 第47-49页 |
·混养条件下的米氏凯伦藻和中肋骨条藻的生长曲线 | 第49-52页 |
·不同氮磷比条件下两种微藻的竞争抑制参数 | 第52页 |
·不同氮磷比对两种微藻的生长的影响 | 第52-53页 |
·两种微藻混养条件下的竞争机制和竞争策略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米氏凯伦藻的入侵风险评价 | 第55-66页 |
·前言 | 第55页 |
·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 第55-65页 |
·层次分析法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 第55-57页 |
·入侵风险综合指数计算 | 第57页 |
·因子分级隶属度赋值 | 第57-59页 |
·生物入侵风险预警分析 | 第59-60页 |
·外来海洋物种入侵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价结果 | 第60-65页 |
·总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