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词论文

周在浚及其词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0页
第一章 周在浚生平及文学活动概述第10-24页
 第一节 周在浚生平第10-14页
  一、出仕前第10-11页
  二、太原任上第11-12页
  三、隐居摄山第12-14页
 第二节 周在浚在文学活动中的多种角色第14-24页
  一、集刻书、注书、撰书、辑书与藏书者于一身第14-18页
  二、集词学唱和主持与词选编纂者于一身第18-24页
第二章 周在浚家学以及交游第24-37页
 第一节 造诣丰厚之家学第24-30页
  一、“读古今书交知名士”的父亲——周亮工第24-27页
  二、“颇为艺林重”的叔叔——周亮节第27页
  三、“皆能世先生之学”的弟弟们第27-30页
 第二节 多明遗民之交游第30-37页
第三章 周在浚词创作内容第37-54页
 第一节 寓含故国之思的咏史怀古词第37-42页
  一、咏史词第37-39页
  二、怀古词第39-42页
 第二节 寻求精神慰藉的交游词第42-48页
  一、亲情之思第44-45页
  二、友情之慰第45-47页
  三、仕途之叹第47页
  四、归隐之意第47-48页
 第三节 物我皆化的咏物词第48-51页
 第四节 清新自然的闺情词第51-54页
第四章 周在浚词艺术风貌及词学观第54-68页
 第一节 悲凄清丽的艺术风貌第54-62页
  一、愁苦的情感基调第54-55页
  二、悲凄清丽的意境第55-59页
  三、多样性艺术手法第59-62页
 第二节 “轻艳悲壮各成其是”的词学观第62-68页
  一、词体——“不离吾之性情所在耳”第63-64页
  二、词风——“为唱新情振起屡变不穷”第64-65页
  三、词韵——“填词平仄及断句者,皆有定数”第65-68页
第五章 周在浚词与清初词坛第68-76页
 第一节 清初词坛概述第68-69页
 第二节 周在浚与其他词人个案比较第69-76页
  一、周在浚与遗民词人第69-70页
  二、周在浚与豫东词人第70-72页
  三、周在浚与阳羡词人第72-74页
  四、周在浚与浙西词人第74-76页
结语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附录第79-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前《古诗十九首》接受史
下一篇:唐代帝王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