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7页 |
符号说明 | 第17-18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8-61页 |
综述一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 | 第18-40页 |
1 中医病名 | 第18-19页 |
2 病因病机 | 第19-22页 |
3 辨证分型 | 第22-24页 |
4 治则治法 | 第24-30页 |
5 小结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40页 |
综述二 代谢组学的中医药研究应用进展 | 第40-61页 |
1 代谢组学的定义 | 第40-41页 |
2 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 第41页 |
3 代谢组学研究对象 | 第41-42页 |
4 代谢组学技术分析 | 第42-44页 |
5 代谢组学数据分析 | 第44页 |
6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 第44-53页 |
7 小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前言二 | 第61-62页 |
第二部分 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 第62-122页 |
材料 | 第62页 |
方法 | 第62-72页 |
结果 | 第72-106页 |
1 一般资料分析 | 第72页 |
2 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分析 | 第72-75页 |
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 第75-91页 |
4 气虚血瘀证亚组临床疗效分析 | 第91-106页 |
小结 | 第106页 |
讨论 | 第10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2页 |
前言三 | 第122-123页 |
第三部分 基于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用于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研究 | 第123-151页 |
材料 | 第123页 |
方法 | 第123-127页 |
结果 | 第127-142页 |
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浆~1H-NMR谱图分析 | 第127-128页 |
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多元统计分析 | 第128-135页 |
3 慢性心力衰竭三种证型的多元统计分析 | 第135-142页 |
小结 | 第142-143页 |
讨论 | 第143-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1页 |
前言四 | 第151-152页 |
第四部分 基于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用于中药对慢性心力衰竭干预作用的评价 | 第152-172页 |
第一节 整体中药对慢性心力衰竭干预作用的评价 | 第152-161页 |
材料 | 第152页 |
方法 | 第152-154页 |
结果 | 第154-161页 |
第二节 益气活血中药对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干预作用的评价 | 第161-168页 |
材料 | 第161页 |
方法 | 第161页 |
结果 | 第161-168页 |
小结 | 第168-169页 |
讨论 | 第169-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72页 |
结语 | 第172-175页 |
结论 | 第172-173页 |
创新点 | 第173页 |
不足之处 | 第173-175页 |
附录 英文缩略语 | 第175-177页 |
致谢 | 第177-178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78-179页 |
参与课题 | 第178页 |
发表论文 | 第178-179页 |
个人简历 | 第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