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6页 |
第一部分 综述 | 第16-77页 |
综述一 膝骨关节炎的生物力学研究现状 | 第16-37页 |
1 关于膝骨关节炎定义的沿革 | 第16-17页 |
2 膝骨关节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 第17-18页 |
3 膝骨关节炎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异常生物力学诱发KOA | 第18-19页 |
·引发膝关节异常生物力学的因素 | 第19-22页 |
4 膝骨关节炎肌肉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肌肉功能下降与KOA发生的辩证关系 | 第22-24页 |
·肌肉功能下降在KOA中具体特征 | 第24-26页 |
5 生物力学疗法干预KOA的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中医相关生物力学疗法 | 第26页 |
·西医相关生物力学疗法 | 第26-28页 |
6 小结 | 第28页 |
7 参考文献 | 第28-37页 |
综述二 膝骨关节炎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 | 第37-63页 |
1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 第37页 |
2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控KOA的发生发展 | 第37-38页 |
3 软骨细胞不同信号通路在KO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第38-53页 |
·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KO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第38-40页 |
·FGFs信号通路 | 第40-41页 |
·Wnt信号通路 | 第41-43页 |
·MAPK信号通路 | 第43-44页 |
·Notch信号通路 | 第44-45页 |
·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通路 | 第45-47页 |
·Hedgehog信号通路 | 第47-48页 |
·Integin-FAK-PI3K-AKT信号通路 | 第48-49页 |
·Rho/ROCK信号通路 | 第49-50页 |
·Ca~(2+)相关信号通路 | 第50-51页 |
·TGF-β-SMAD信号通路 | 第51-53页 |
4 小结 | 第53页 |
5 参考文献 | 第53-63页 |
综述三 针刀治疗KOA的研究进展 | 第63-77页 |
1 针刀治疗KOA的临床研究进展 | 第63-68页 |
·不同针刀疗法治疗KOA | 第63-66页 |
·针刀结合手法治疗KOA | 第66-67页 |
·针刀结合药物治疗KOA | 第67-68页 |
·针刀结合功能锻炼治疗KOA | 第68页 |
·针刀结合其他物理疗法治疗KOA | 第68页 |
2 针刀治疗KOA的基础研究进展 | 第68-72页 |
·针刀治疗KOA的镇痛机制 | 第69页 |
·针刀治疗KOA的抗炎机制 | 第69-70页 |
·针刀治疗KOA的生物力学机制 | 第70-71页 |
·针刀治疗KOA的促修复机制 | 第71-72页 |
3 “调筋治骨”理论指导针刀的临床应用 | 第72-73页 |
4 小结 | 第73页 |
5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前言 | 第77-78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78-129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78-79页 |
实验一 针刀干预对KOA模型兔行为学和形态学的影响 | 第79-9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9-82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79页 |
·实验试剂 | 第79-80页 |
·实验动物与喂养 | 第80页 |
·动物分组 | 第80页 |
·制备动物模型 | 第80-81页 |
·干预措施 | 第81-82页 |
2 取材及指标检测 | 第82-85页 |
·行为学检测 | 第82-83页 |
·膝关节软骨蕃红-固绿染色光镜观察 | 第83-85页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85页 |
3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 第85页 |
4 实验结果 | 第85-90页 |
·各组兔膝关节行为学观察结果 | 第85-88页 |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形态学观察结果 | 第88-89页 |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 第89-90页 |
5 讨论 | 第90-95页 |
·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选择 | 第90-92页 |
·针刀治疗点的选择 | 第92-93页 |
·针刀干预对各组兔行为学指标的影响 | 第93-94页 |
·针刀干预对各组兔形态学指标的影响 | 第94-95页 |
6 小结 | 第95页 |
7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实验二 针刀干预对软骨细胞FAK-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98-12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8-101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98-99页 |
·实验试剂 | 第99-101页 |
·实验动物与喂养 | 第101页 |
·动物分组 | 第101页 |
·制备动物模型 | 第101页 |
·干预措施 | 第101页 |
2 取材及指标检测 | 第101-104页 |
·Western Blot检测p-FAK、p-PI3K、p-AKT、Col-Ⅱ、Aggrecan的蛋白表达 | 第101-102页 |
·Real-Time PCR检测FAK、PI3K、AKT、Col-Ⅱ、Aggrecan的mRNA表达 | 第102-104页 |
3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 第104页 |
4 实验结果 | 第104-114页 |
·各组兔软骨p-FAK、p-PI3K、p-AKT、Aggrecan、Col-Ⅱ蛋白的表达 | 第104-110页 |
·各组兔软骨FAK、PI3K、AKT、Aggrecan、Col-Ⅱ基因的表达 | 第110-114页 |
5 讨论 | 第114-118页 |
6 小结 | 第118页 |
7 参考文献 | 第118-120页 |
实验三 针刀干预对股四头肌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120-1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20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20页 |
·实验试剂及配制 | 第120页 |
·实验动物与喂养 | 第120页 |
·动物分组 | 第120页 |
·制备动物模型 | 第120页 |
·干预措施 | 第120页 |
2 取材及指标检测 | 第120-122页 |
·股四头肌弹性模量实验 | 第120-121页 |
·股四头肌收缩力学实验 | 第121-122页 |
3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 第122页 |
4 实验结果 | 第122-124页 |
·各组兔左后肢股四头弹性模量值 | 第122-123页 |
·各组兔左后肢股四头肌单收缩和强直收缩幅度 | 第123-124页 |
5 讨论 | 第124-127页 |
·针刀干预对肌肉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针刀干预对肌肉收缩功能的影响 | 第126-127页 |
6 小结 | 第127页 |
7 参考文献 | 第127-129页 |
结语 | 第129-132页 |
1 实验总结 | 第129-130页 |
2 结论 | 第130页 |
3 创新点 | 第130-131页 |
4 存在问题与不足 | 第131-132页 |
附录 | 第132-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39-140页 |
个人简历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