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巴蜀文化的重庆江北区儿童公园设计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的日的 | 第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1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2 国内外同类项目综述与资料分析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页 |
·国外相关案例分析 | 第12-14页 |
·英国欧佛索普小学儿童园 | 第12-13页 |
·新加坡远东儿童乐园 | 第13-14页 |
·梅里丝斯托克公园游乐场 | 第14页 |
·国内相关案例分析 | 第14-16页 |
·厦门忠仑公园儿童园 | 第14-15页 |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儿童乐园 | 第15-16页 |
3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6-20页 |
·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一般特征 | 第16-18页 |
·婴儿期儿童的一般特征 | 第16-17页 |
·学前期儿童的一般特征 | 第17页 |
·学龄初期儿童的一般特征 | 第17页 |
·少年期儿童的一般特征 | 第17页 |
·青年初期儿童的一般特征 | 第17页 |
·小结与思考 | 第17-18页 |
·儿童户外活动的特点 | 第18-19页 |
·年龄聚集性 | 第18页 |
·季节性和时间性 | 第18页 |
·依赖性 | 第18页 |
·专注游戏性 | 第18-19页 |
·亲近自然性 | 第19页 |
·小结与思考 | 第19页 |
·儿童公园的类型 | 第19-20页 |
·综合性儿童公园 | 第19-20页 |
·特色性儿童公园 | 第20页 |
·小型儿童公园 | 第20页 |
4 儿童公园设计的发展历程 | 第20-23页 |
·儿童公园设计发展阶段 | 第20-22页 |
·主题创意阶段 | 第20-21页 |
·空间趣味阶段 | 第21页 |
·游戏艺术阶段 | 第21页 |
·自然互动阶段 | 第21页 |
·小结与思考 | 第21-22页 |
·儿童公园设计原则 | 第22页 |
·以儿童为本的原则 | 第22页 |
·因地制宜的原则 | 第22页 |
·寓教于乐的原则 | 第22页 |
·儿童公园规划布置要求 | 第22-23页 |
·儿童公园功能区的划分 | 第23页 |
·儿童公园绿化配置 | 第23页 |
·儿童公园游戏设施的设计 | 第23页 |
5 巴蜀文化的特征与表现 | 第23-26页 |
·地域范围 | 第23-24页 |
·历史沿革 | 第24页 |
·自然环境 | 第24页 |
·巴蜀文化构成要素 | 第24-26页 |
·宗教 | 第24-25页 |
·民俗 | 第25页 |
·传统建筑 | 第25-26页 |
6 重庆江北区儿童公园设计 | 第26-46页 |
·基地概况 | 第26-29页 |
·区位分析 | 第26页 |
·现状分析 | 第26-27页 |
·气候特征 | 第27页 |
·文化特征 | 第27页 |
·同地区类似项目差异性分析 | 第27-29页 |
·总体设计 | 第29-44页 |
·设计原则 | 第29页 |
·设计日标 | 第29页 |
·设计主题 | 第29-30页 |
·设计构思 | 第30-31页 |
·设计布局 | 第31-32页 |
·功能分区 | 第32-34页 |
·园路设计 | 第34-35页 |
·竖向设计 | 第35-36页 |
·植物设计 | 第36-38页 |
·铺装设计 | 第38页 |
·节点设计 | 第38-44页 |
·经济技术指标 | 第44页 |
·研究讨论 | 第44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4-46页 |
·研究不足 | 第44-45页 |
·研究展望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