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山地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要呼应坡地景观 | 第11页 |
·有利于打造拥有山地自然特色的农业观光园景观 | 第11页 |
·以经济角度考虑对山坡地保护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从生态角度考虑对坡地景观建设的重要性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2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国外农业观光园的建设概况 | 第12-13页 |
·国内农业观光园的建设及研究 | 第13-14页 |
·国内农业观光园的建设概况 | 第13页 |
·国内农业观光园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 | 第14-18页 |
·华蓥市圣源生态示范园 | 第14-15页 |
·重庆铁山坪农场 | 第15-16页 |
·山东蓬莱凤凰山庄 | 第16-17页 |
·尼泊尔安纳布尔纳保护区 | 第17页 |
·广西布洛陀芒果风情园 | 第17-18页 |
3 影响山地农业观光园建设的环境因素 | 第18-22页 |
·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山地 | 第18页 |
·观光农业 | 第18-19页 |
·坡地 | 第19页 |
·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坡地地形 | 第19-21页 |
·坡度 | 第21页 |
·坡向 | 第21-22页 |
·土壤 | 第22页 |
·山地观光农业园与平地观光园的区别 | 第22页 |
4 基于低影响开发(LID)的山地农业观光园坡地景观规划方法 | 第22-28页 |
·规划原则 | 第22-23页 |
·生态优先原则 | 第22页 |
·因地制宜 | 第22-23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23页 |
·规划程序 | 第23-25页 |
·基地调查 | 第23-24页 |
·山地资源分析 | 第24页 |
·用地筛选 | 第24页 |
·规划分区和布局 | 第24-25页 |
·规划内容 | 第25-26页 |
·产业规划 | 第25页 |
·生态修复规划 | 第25页 |
·旅游观光规划 | 第25页 |
·道路交通规划 | 第25-26页 |
·水系统规划 | 第26页 |
·基于LID的坡地空间规划要点 | 第26-28页 |
·根据坡地环境进行功能分区布局 | 第26-27页 |
·结合环境特征进行空间组织 | 第27页 |
·利用坡地特征控制视线 | 第27-28页 |
5 基于LID的永定寨背炉山地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 | 第28-39页 |
·规划背景 | 第28-31页 |
·地理区位和规划面积 | 第28页 |
·交通状况 | 第28-29页 |
·气候物产分析 | 第29页 |
·基础设施分析 | 第29-30页 |
·观光旅游资源 | 第30页 |
·社会人文历史 | 第30-31页 |
·寨背炉山地现状分析 | 第31-32页 |
·山地现状分析 | 第31页 |
·地形特征分析 | 第31-32页 |
·总体规划 | 第32-34页 |
·规划原则 | 第32页 |
·规划理念 | 第32-33页 |
·规划目标与功能定位 | 第33页 |
·水系统规划 | 第33页 |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第33页 |
·环境容量估算 | 第33-34页 |
·园区道路规划 | 第34页 |
·具体功能分区 | 第34-36页 |
·入口服务区 | 第34页 |
·农园观光区 | 第34页 |
·娱乐休闲区 | 第34-35页 |
·民俗文化区 | 第35页 |
·旅游度假区 | 第35页 |
·生态体验区 | 第35-36页 |
·专项设计 | 第36-39页 |
·植物景观设计 | 第36-38页 |
·道路铺装设计 | 第38页 |
·建筑设计 | 第38-39页 |
·水体规划 | 第39页 |
6 总结思考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附录 | 第42-43页 |
附图 | 第43-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