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章 惩罚性赔偿制度概述 | 第13-26页 |
·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的界定与功能 | 第13-17页 |
·惩罚性赔偿的界定 | 第13页 |
·惩罚性赔偿的功能 | 第13-17页 |
·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与中国食品安全法的关联 | 第17-23页 |
·修法的特殊背景 | 第17-18页 |
·食品安全法律责任的特殊性 | 第18-21页 |
·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的特殊价值追求 | 第21-23页 |
·惩罚性赔偿责任在食品安全法中的意义 | 第23-26页 |
·有利于制裁食品制假售假者 | 第23-24页 |
·有利于弥补食品消费者遭受的损失 | 第24-25页 |
·鼓励消费者积极维权 | 第25-26页 |
第二章 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适用与问题 | 第26-35页 |
·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适用条件 | 第26-28页 |
·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适用程序 | 第28-29页 |
·惩罚性赔偿的适用问题 | 第29-35页 |
·消费者举证困难,索赔程序复杂 | 第29-30页 |
·计算机制问题 | 第30-31页 |
·不明确的“消费者” | 第31页 |
·过失行为未纳入调整范围 | 第31-33页 |
·免费赠送的食品没有具体规定 | 第33页 |
·精神损害赔偿缺乏相关规定 | 第33-34页 |
·食品安全行政监管力度不足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重构 | 第35-49页 |
·完善诉讼索赔程序和食品安全标准 | 第35-36页 |
·举证责任倒置,由食品销售者对其不“明知”进行举证 | 第35页 |
·适用集团诉讼制度 | 第35-36页 |
·设立食品安全小额诉讼程序 | 第36页 |
·完善适用条件 | 第36-38页 |
·过失行为应该纳入惩罚性赔偿的调整范围 | 第36-38页 |
·受赠者应当获得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惩罚性赔偿条款)的保护 | 第38页 |
·完善赔偿金计算机制 | 第38-43页 |
·借鉴国外已有的立法经验,确定弹性赔偿数额 | 第39-42页 |
·适用补偿性与惩罚性相结合原则的计算机制 | 第42-43页 |
·设置惩罚性赔偿金分配制度 | 第43-44页 |
·引入公益诉讼 | 第44-46页 |
·增加精神损害赔偿的有关规定 | 第46-47页 |
·设置食品安全事故补偿基金制度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