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1、理论意义 | 第9页 |
2、现实意义 | 第9页 |
(三)“国民党粤系将领”的概念 | 第9-10页 |
(四)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3、研究述评 | 第13-14页 |
(五)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六)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1927年——1930年)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粤系将领的统战工作 | 第17-34页 |
(一) 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中中共对张发奎和黄琪翔的统战工作 | 第17-29页 |
1、张发奎、黄琪翔其人及中共对其统战的需要 | 第18-20页 |
2、南昌起义前后中共对张发奎的统战工作 | 第20-24页 |
3、广州起义前后中共对张发奎、黄琪翔的统战工作 | 第24-29页 |
(二) 中共与陈济棠的关系及对其的统战工作 | 第29-31页 |
1、陈济棠其人及对其统战的需要 | 第29-30页 |
2、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与陈济棠的接触 | 第30-31页 |
(三)中共对蔡廷锴、蒋光鼐的统战工作 | 第31-33页 |
1、蔡廷锴、蒋光鼐其人及对其统战的需要 | 第31-32页 |
2、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共对蔡廷锴、蒋光鼐的统战工作 | 第32-33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1930年——1933年)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粤系将领的统战工作 | 第34-41页 |
(一)“淞沪抗战”和“福建事变”期间中共对蔡廷锴、蒋光鼐的统战工作 | 第34-37页 |
1、淞沪抗战期间中共对蔡廷锴、蒋光鼐的统战工作 | 第34-35页 |
2、福建事变期间中共对蔡廷锴、蒋光鼐的统战工作 | 第35-37页 |
(二) 历次“反围剿”中中共与陈济棠的关系及对其的统战工作 | 第37-38页 |
(三) 中共对莫雄的统战工作 | 第38-39页 |
1、莫雄其人及对其统战的需要 | 第38页 |
2、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对莫雄的统战工作 | 第38-39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长征初期(1934年——1935年)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粤系将领的统战工作 | 第41-46页 |
(一)长征前夕中共与陈济棠明打暗合局面的形成 | 第41-42页 |
(二) 福建事变失败后中共对蔡廷锴、蒋光鼐的统战工作 | 第42-43页 |
(三) 中共对莫雄的统战工作 | 第43-44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阶段(1935年——1937年)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粤系将领的统战工作 | 第46-51页 |
(一)“六一事变”前后中共对陈济棠的统战工作 | 第46-48页 |
(二)华北事变后中共对蔡廷锴、蒋光鼐的统战工作 | 第48-50页 |
(三)中共对张发奎的统战工作 | 第50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937年)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粤系将领统战工作的评价 | 第51-53页 |
(一)中共对国民党粤系将领统战工作的成就 | 第51-52页 |
(二)中共对国民党粤系将领统战工作的不足 | 第52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一、著作类 | 第54-57页 |
二、论文类 | 第57-58页 |
三、报刊类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件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