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我国延迟退休改革中社会利益的分化与整合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23页
第一章 绪论第23-37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23-25页
 第二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25-30页
  一、选题背景第25-28页
  二、研究意义第28-30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30-31页
  一、研究思路第30页
  二、研究方法第30-31页
 第四节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31-37页
  一、研究视角创新第31页
  二、研究方法创新第31-32页
  三、观点创新第32-37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37-47页
 第一节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37-40页
  一、社会保障政策层面的社会利益整合研究第37-38页
  二、劳动者个体异质性对是否延迟退休的选择与整合社会利益研究第38-39页
  三、雇主对推迟退休的态度与整合社会利益研究第39页
  四、环境对退休年龄人口的影响与整合社会利益研究第39-40页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40-44页
  一、关于人口预期寿命提高与延迟退休的社会利益分化第40-41页
  二、关于劳动力市场供给和年青劳动人口就业与延迟退休的社会利益分化第41-42页
  三、关于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源成本与延迟退休的社会利益分化第42页
  四、关于老年人口抚养比与延迟退休的社会利益分化第42-43页
  五、关于养老基金可持续发展与延迟退休的社会利益分化第43-44页
  六、关于保护劳动者利益与延迟退休的社会利益分化第44页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简评第44-47页
  一、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社会利益整合研究要立足于中国国情第44-45页
  二、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理论研究争议的缘由第45页
  三、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争论的实质是其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取向的差异第45-46页
  四、“文化堕距”是我国退休和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研究不可忽视的元素第46-47页
第三章 相关理论第47-57页
 第一节 利益相关者关系理论第47-51页
  一、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第47-48页
  二、西方经济学的理性人思想第48-49页
  三、利益相关者关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49-50页
  四、政策科学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借鉴与发展第50-51页
 第二节 生命周期理论第51-52页
 第三节 人口红利理论第52页
 第四节 公平与效率理论第52-54页
  一、不同学科对公平和效率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存在差异第52-54页
  二、公平与效率平衡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建制理念第54页
 第五节 收入再分配理论第54-55页
 第六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第55-56页
 第七节 博弈论第56-57页
第四章 我国退休制度及其社会利益关系的演进历程第57-69页
 第一节“天下为公、社会大同”的我国古代养老文化与制度第57-60页
  一、丰富的养老思想和多元的养老形式第57-58页
  二、社会保障组织的设置第58页
  三、“官本位”下的我国古代退休年龄与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第58-60页
 第二节 我国近现代社会养老制度的发展第60-61页
  一、商业保险业的萌芽与发展第60页
  二、中共建立初期社会养老保障的思想准备与实践第60-61页
 第三节 新中国退休年龄制度确立的背景及其演进第61-65页
  一、经济恢复时期退休与养老保险制度的确立第61页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至今基本不变的退休年龄与养老保险制度第61-62页
  三、改革开放以来退休年龄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第62-65页
 第四节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与养老制度的实施现状与缺失第65-67页
  一、提前退休导致人力资源浪费第65-66页
  二、保护妇女权益的退休年龄制度演变为性别歧视第66页
  三、“一刀切”的退休年龄制度存在诸多弊端第66-67页
 第五节 养老金制度面临严峻挑战和政治风险第67-69页
第五章 延迟退休中利益分化的整体分析第69-104页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利益分化的特点及其归因第69-76页
  一、社会利益均衡阶段(1979-1984)第69-70页
  二、社会利益初步分化阶段(1985-1992)第70-71页
  三、社会利益分化加剧阶段(1993-2003)第71-72页
  四、社会利益加速向特殊利益集团集聚阶段(2004-2012)第72-74页
  五、整合社会利益加速时期(2013-现在)第74-76页
 第二节 延迟退休与社会利益分化第76-81页
  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第76页
  二、工作年限与退休生涯的比率持续降低第76-77页
  三、人力资本投资时间延长第77-78页
  四、人口红利消失逼近第78-81页
  五、社保缴费和养老制度与社会利益分化第81页
 第三节 对延迟退休的民意调查第81-99页
  一、民意调查概况第82-85页
  二、民意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第85-88页
  三、调查样本对延迟退休的态度分析第88-92页
  四、各利益群体对政府延迟退休政策的不同理解第92-98页
  五、本调查与人民网上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专项调查相关数据比较第98-99页
 第四节 利益分化对延迟退休的观念与决策影响第99-104页
  一、利益分化导致在延迟退休问题上的观念分歧第99-102页
  二、观念分歧使延迟退休具体方案决策困难第102-104页
第六章 我国延迟退休中的利益分化:基于个人视角第104-114页
 第一节 延迟退休年龄对将退休群体的影响第104-108页
  一、对企业将退休人群的影响第104-107页
  二、对机关事业单位将退休人员的影响第107-108页
 第二节 延迟退休年龄对年轻劳动年龄人口的影响第108-111页
  一、迟退休年龄对企业年轻职工的影响第108-109页
  二、延迟退休年龄对年轻公务员的影响第109页
  三、延迟退休年龄对事业单位年轻人员的影响第109-111页
 第三节 延迟退休年龄对新成长的就业人口的影响第111-114页
第七章 我国延迟退休中的利益分化:基于企业视角第114-121页
 第一节 不同所有制企业最大养老保险缴费能力的差异第114-116页
  一、不同所有制企业最大养老保险缴费能力差异第115-116页
  二、不同所有制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能力差异的成因第116页
 第二节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缴费能力差异第116-117页
  一、国有和集体企业第116页
  二、外资企业第116-117页
  三、私营企业第117页
 第三节 延迟退休年龄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影响第117-121页
  一、对国有企业的影响第117-118页
  二、对私营企业的影响第118-121页
第八章 我国延迟退休中的利益分化:基于国家视角第121-138页
 第一节 延迟退休对国家利益的影响第121-123页
 第二节 延迟退休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第123-126页
  一、延迟退休对投资的影响第123-124页
  二、延迟退休对消费的影响第124-125页
  三、延迟退休对出口的影响第125-126页
 第三节 延迟退休对中央财政的影响第126-135页
  一、养老基金与财政补贴第126-130页
  二、养老基金总量与替代率变化第130-135页
 第四节 延迟退休年龄对地方财政的影响第135-138页
  一、分税制导致地方公共服务支出总量严重不足第135-136页
  二、分税制下地方财政的收入与支出的区域差异过大第136页
  三、延迟退休年龄将缓解养老金缺口地区的财政压力第136-138页
第九章 延迟退休改革中的社会公平与效率评析第138-150页
 第一节 博弈进化均衡论是我国整合社会利益的理论支点第138-139页
 第二节 深化改革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评估第139-143页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依然是相对低公平的第139-142页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依然是相对低效率的第142-143页
 第三节 如何看待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公平第143-150页
  一、公平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第143-145页
  二、公平是一个相对的范畴第145-148页
  三、公平是一个具体的范畴第148-150页
第十章 国际经验借鉴:基于OECD主要国家第150-165页
 第一节 OECD主要国家退休制度改革的背景第150-155页
  一、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影响养老基金积累和财政转移支付第150-152页
  二、提前退休和老年劳动人口就业率低,使养老保险基金规模萎缩第152-153页
  三、老龄化导致劳动人口短缺并不断加重劳动年龄人口的养老负担第153-155页
 第二节 OECD主要国家退休年龄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第155-162页
  一、提高法定退休年龄,重视老年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第155-158页
  二、提高养老金缴费率第158-160页
  三、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第160页
  四、建立公共养老金供给的调整机制第160-161页
  五、建立强制性养老金制度第161-162页
 第三节 OECD主要国家退休及公共养老制度改革的启示第162-165页
  一、促进最大程度的社会合意的达成第162页
  二、循序渐进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和男女同龄退休第162-163页
  三、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和延迟领取养老金制度第163-164页
  四、提高公共养老金的投资受益率第164页
  五、由财政分批解决养老金的隐性债务第164-165页
第十一章 我国延迟退休中的利益整合与对策建议第165-203页
 第一节 延迟退休利益整合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165-166页
  一、指导思想第165页
  二、基本原则第165-166页
 第二节 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及其实施步骤第166-196页
  一、采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第167-168页
  二、辅之有条件弹性退休制度第168页
  三、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第168-196页
   四、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第169-196页
 第三节 延迟退休改革的配套政策与措施第196-203页
  一、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退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程序第196-197页
  二、加紧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办法第197-198页
  三、立足国情,明确目标,在“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下分轻重缓急厘定退休年龄制度改革的顺序第198-199页
  四、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激励性、弹性化灵活设计退休年龄体系第199-200页
  五、构建高龄劳动者和老年人教育和就业体系第200-201页
  六、做好延迟退休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第201-203页
第十二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第203-210页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第203-208页
  一、延迟退休年龄是政府整合社会利益的重要手段第203页
  二、延迟退休年龄的公平是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第203-204页
  三、延迟退休对个人、企业和国家利益的影响是有差别的第204-206页
  四、延迟退休实施方案应以整合优化利益格局为目标第206-207页
  五、延迟退休与养老金政策的调整“定律”与“灵活”不可或缺第207-208页
  六、延迟退休应与其他改革协同推进第208页
 第二节 本文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第208-210页
  一、本文对未来工资增长率标准的假设是不变的第208页
  二、本文在测算养老保险基本收入时没有考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因素第208-209页
  三、本文没有考虑退休者将养老金用于分期消费第209-210页
参考文献第210-218页
附件第218-268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第268-269页
后记第269-270页

论文共2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的学术名词短语使用研究
下一篇:薄膜晶体管器件在动态应力下的退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