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哲学底蕴及实现初探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8-10页 |
一、选题的依据 | 第8-9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梦”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梦”内涵的解读 | 第11-12页 |
三、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梦”意义的阐释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3-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3-16页 |
第二章 中国梦的理论阐发 | 第16-26页 |
第一节 中国梦提出的历史背景 | 第16-18页 |
一、中国梦提出的国际背景 | 第16-17页 |
二、中国梦提出的国内背景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中国梦的价值内涵 | 第18-22页 |
一、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强国梦 | 第18页 |
二、中国梦是民族复兴的文化梦 | 第18-19页 |
三、中国梦是社会和谐的生态梦 | 第19-20页 |
四、中国梦是人民幸福的出彩梦 | 第20-21页 |
五、中国梦是世界和平的共赢梦 | 第21-22页 |
第三节 中国梦的基本特征 | 第22-26页 |
一、中国梦体现了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 第22-23页 |
二、中国梦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 第23-24页 |
三、中国梦体现了国家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中国梦的哲学底蕴 | 第26-34页 |
第一节 中国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 第26-27页 |
一、中国梦的基本内容反映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 第26页 |
二、中国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 第26-27页 |
三、中国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第27页 |
第二节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内含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 第27-30页 |
一、中国精神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规律 | 第27-28页 |
二、中国道路体现了社会矛盾规律 | 第28-29页 |
三、中国力量体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 第29-30页 |
第三节 中国梦的实现过程蕴育唯物辩证法的精神 | 第30-34页 |
一、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 | 第30-31页 |
二、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 第31-34页 |
第四章 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34-44页 |
第一节 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机遇 | 第34-38页 |
一、经济实力的增强 | 第34-35页 |
二、国内民主政治的稳定发展 | 第35页 |
三、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 第35-36页 |
四、中央领导集体的责任担当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挑战 | 第38-44页 |
一、发展的不平衡 | 第38-39页 |
二、社会矛盾依然突出 | 第39页 |
三、环境问题不断出现 | 第39-40页 |
四、文化信仰不同程度的缺失 | 第40-41页 |
五、西方国家的文化侵略 | 第41-44页 |
第五章 “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布局 | 第44-51页 |
第一节 “四个全面”彰显治国理政的新布局 | 第44-46页 |
一、“四个全面”的哲学底蕴 | 第44-46页 |
二、“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关系 | 第46页 |
第二节 “四个全面”托举中国梦的实现 | 第46-49页 |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目标 | 第46-47页 |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 第47-48页 |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方略 | 第48页 |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保障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实现中国梦的现实意义 | 第49-51页 |
一、有利于破解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 | 第49-50页 |
二、有利于形成推动中国发展的和谐国际环境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