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的缘起 | 第9-10页 |
·奥运会临时性景观的背景与时代特征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文献整理与研究 | 第12页 |
·案例分析与思考 | 第12页 |
·实践与应用 | 第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7页 |
·当前世界的总体形式 | 第12-14页 |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双重意义 | 第14页 |
·人口增长给各承办国带来的问题 | 第14-17页 |
2. 临时性景观的概述及其相关领域的特点与意义 | 第17-22页 |
·临时性景观的产生 | 第17-18页 |
·临时性景观的定义 | 第17页 |
·临时性景观的时代背景 | 第17-18页 |
·临时性景观的特点与意义 | 第18-22页 |
·临时性景观的短时性 | 第18页 |
·临时性景观的展示性 | 第18-19页 |
·临时性景观的经济性 | 第19页 |
·临时性景观的灵活性 | 第19-20页 |
·临时性景观的参与性 | 第20页 |
·临时性景观丰富了城市节日与事件活动的内容 | 第20页 |
·临时性景观为设计师提供了创新的舞台 | 第20页 |
·临时性景观推动了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 | 第20-21页 |
·临时性景观可反复使用,并保证了效果的一致性 | 第21页 |
·临时性景观具有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 | 第21-22页 |
3. 以临时性景观为主的城市大型节日与事件活动 | 第22-31页 |
·"大型节日与事件活动"相关概念 | 第22页 |
·城市节日与事件活动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 第22-23页 |
·大型城市节事的运作与临时性景观的发展 | 第23-28页 |
·园林展 | 第23-25页 |
·上海世博会 | 第25-28页 |
·城市节事活动的运行组织对临时性景观的影响 | 第28页 |
·我国临时性景观的发展状况 | 第28-31页 |
·我国城市事件中临时性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0页 |
·临时性景观应结合场地的整体规划,突出它的可持续性 | 第30-31页 |
4. 临时性景观在往届奥运会中的应用 | 第31-41页 |
·关于奥运会 | 第31-36页 |
·解读奥林匹克运动会 | 第31-33页 |
·二战前后奥林匹克的发展 | 第33-35页 |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介 | 第35-36页 |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组织运作模式 | 第36页 |
·临时性景观与奥运场馆 | 第36-38页 |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 第36-37页 |
·2000年悉尼奥运会 | 第37页 |
·2004年雅典奥运会 | 第37页 |
·户外竞赛场地 | 第37-38页 |
·水上运动场地 | 第38页 |
·临时性景观与场馆设施 | 第38-39页 |
·场地 | 第38页 |
·看台 | 第38页 |
·附属用房 | 第38-39页 |
·奥运场馆中"形象景观"的运用 | 第39-41页 |
·"形象景观"的概念 | 第39页 |
·往届奥运会中形象景观的运用 | 第39-41页 |
5. 北京奥运会中临时性景观的应用 | 第41-74页 |
·北京奥运会中临时性场馆的应用 | 第41页 |
·北京奥运会中临时性设施的应用 | 第41-48页 |
·"临时设施"概念 | 第41-42页 |
·临时性设施分类 | 第42页 |
·北京奥运会临时设施工作的目标 | 第42页 |
·临时设施工作中的工作任务和职责 | 第42-43页 |
·赛前临时设施搭建 | 第43-46页 |
·临时设施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 | 第46页 |
·赛时运行保障 | 第46-47页 |
·赛后拆除 | 第47-48页 |
·形象景观总体规划设计 | 第48-52页 |
·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 | 第48页 |
·形象景观的目标 | 第48页 |
·形象景观的理念与定位 | 第48-49页 |
·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的创新要点 | 第49页 |
·形象元素体系和景观应用体系 | 第49-50页 |
·形象景观总体规划思路 | 第50页 |
·形象景观规划原则 | 第50-51页 |
·形象景观规划体系 | 第51页 |
·形象景观规划重点 | 第51页 |
·形象景观规划分级 | 第51-52页 |
·奥运会形象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 第52-65页 |
·奥林匹克公园形象景观规划 | 第53页 |
·形象景观设计 | 第53-56页 |
·西部场馆区形象景观区域规划 | 第56页 |
·东部场馆区形象景观规划 | 第56-57页 |
·竞赛场馆形象景观规划设计 | 第57页 |
·国家体育场(鸟巢)形象景观设计方案 | 第57-59页 |
·非竞赛场馆形象景观规划设计 | 第59-60页 |
·非竞赛场馆——主新闻中心(MPC)形象景观设计方案 | 第60-62页 |
·训练场馆形象景观规划设计 | 第62页 |
·奥运会训练场馆——北京市第八中学足球训练场形象景观设计方案 | 第62-63页 |
·奥运标识系统规划设计 | 第63-65页 |
·城市形象景观的规划 | 第65-67页 |
·城市形象景观的规划思路 | 第65-66页 |
·城市形象景观应用设计 | 第66-67页 |
·临时性形象景观的材料应用与赛后利用 | 第67-74页 |
·循环经济与回收设计 | 第67-68页 |
·绿色奥运理念与绿色设计原则 | 第68页 |
·奥运通用与特殊景观物资种类 | 第68-69页 |
·景观材料的主要成份与应用范围 | 第69-70页 |
·景观物品原材料的环保性能 | 第70页 |
·使用环境友好型材料 | 第70页 |
·景观物品的再利用与开发方式 | 第70-74页 |
6. 第二十九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临时景观的设计与实施 | 第74-91页 |
·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的选址 | 第74-75页 |
·规划用地方面 | 第74页 |
·自然环境方面 | 第74-75页 |
·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总体规划 | 第75-77页 |
·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概况 | 第75页 |
·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规划 | 第75-77页 |
·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临时性景观规划设计 | 第77-87页 |
·设计理念 | 第77页 |
·设计原则 | 第77页 |
·景观特色 | 第77页 |
·景观体系 | 第77-78页 |
·顺义场馆临时性装饰物的色彩体系 | 第78页 |
·场馆的分区与流线运行设计 | 第78-80页 |
·分区内各流线的临时性景观设计 | 第80-87页 |
·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赛后利用及其周边地区综合开发 | 第87-91页 |
·场馆赛后利用总体规划 | 第87页 |
·场馆周边区域的发展 | 第87页 |
·场馆经营模式 | 第87-88页 |
·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市场现状 | 第88页 |
·组织大型特色体育赛事,提高场馆长期使用率 | 第88-89页 |
·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搭建高端国际交往平台 | 第89页 |
·丰富休闲娱乐功能,打造大众休闲乐园 | 第89-91页 |
7. 从奥运场馆临时性景观看行业的未来发展 | 第91-95页 |
·个人体会 | 第91页 |
·奥运会临时景观材料的赛后利用 | 第91页 |
·关于临时性景观的减少成本、节约资源、提高利用效率的方法 | 第91-92页 |
·观念的转变带动运作模式的转变 | 第91页 |
·完善行业标准 | 第91-92页 |
·积极鼓励与引导行业的发展 | 第92页 |
·培养专业人才 | 第92页 |
·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 第92页 |
·临时性景观的未来发展 | 第92-95页 |
结论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个人简介 | 第101-103页 |
导师简介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