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购物公园空间形态特点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 ·新的消费需求兴起——经济背景 | 第9-10页 |
| ·商业运营模式变迁——历史背景 | 第10-11页 |
| ·人们消费理念转变——社会背景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购物公园相关文献研究概况 | 第12页 |
| ·购物公园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的创新 | 第14页 |
|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第14-17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的框架 | 第16-17页 |
| 第2章 购物公园基础理论 | 第17-25页 |
| ·相关基础理论要点 | 第17-20页 |
| ·购物公园概念界定及构成 | 第17-19页 |
| ·购物公园发展背景及兴起原因 | 第19-20页 |
| ·购物公园与传统购物中心的区别 | 第20-21页 |
| ·购物公园的特点 | 第21-24页 |
| ·体验式购物 | 第21-22页 |
| ·一站式休闲娱乐与消费 | 第22页 |
| ·公园式的景观欣赏 | 第22-23页 |
| ·缤纷的主题植入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购物公园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 第25-36页 |
| ·购物公园的市场定位 | 第25页 |
| ·购物公园空间规划设计理念 | 第25-27页 |
| ·坚持以人为本 | 第25-26页 |
| ·适宜体验消费 | 第26页 |
| ·注重场所精神 | 第26-27页 |
| ·购物公园的空间特性 | 第27-29页 |
| ·文化主题性 | 第27页 |
| ·互动体验性 | 第27-28页 |
| ·休闲娱乐性 | 第28页 |
| ·功能多样性 | 第28-29页 |
| ·购物公园空间组合方式 | 第29-33页 |
| ·“内街式”空间模式 | 第29-31页 |
| ·“集中式”空间模式 | 第31-32页 |
| ·“街区式”空间模式 | 第32-33页 |
| ·购物公园空间设计特点 | 第33-35页 |
| ·步行街空间设计特点 | 第33-34页 |
| ·中庭空间设计特点 | 第34页 |
| ·外部空间设计特点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购物公园空间规划设计策略 | 第36-43页 |
| ·消费心理与购物公园空间形态关系 | 第36页 |
| ·消费心理对空间环境的需求 | 第36页 |
| ·空间环境对消费行为的感染 | 第36页 |
| ·多样性主题策划 | 第36-41页 |
| ·主题的表现 | 第36-40页 |
| ·体验的诱发 | 第40-41页 |
| ·体验性空间规划 | 第41-42页 |
| ·人性化 | 第41页 |
| ·整体化 | 第41页 |
| ·情景化 | 第41-42页 |
| ·互动要素整合 | 第42页 |
| ·增加氛围 | 第42页 |
| ·引导互动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5章 现状调研和国内外优秀案例研究 | 第43-62页 |
| ·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 | 第43-51页 |
| ·蓝水bluewater购物中心 | 第43-46页 |
| ·深圳coco park购物公园 | 第46-48页 |
| ·张家港购物公园 | 第48-51页 |
| ·实例研究——北京SOLANA蓝色港湾购物公园 | 第51-61页 |
| ·项目概况 | 第51-53页 |
| ·空间布局 | 第53-58页 |
| ·主题营造 | 第58页 |
| ·场所体验 | 第58-59页 |
| ·空间分析 | 第59-60页 |
| ·项目薄弱点分析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展望与结论 | 第62-65页 |
| ·购物公园的空间特征发展趋势 | 第62页 |
| ·购物公园的空间布置与场所营造发展趋势 | 第62-64页 |
| ·融合,而非拆除 | 第62页 |
| ·购物体验的升级和创新 | 第62-63页 |
| ·空间环境凸显出浓郁的益智、人文艺术氛围 | 第63页 |
| ·可持续性设计的大量应用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文中插图及表格来源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