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相关概念阐述 | 第9-11页 |
| ·设计信息 | 第9-10页 |
| ·建筑设计信息 | 第10页 |
| ·可视化 | 第10-11页 |
| ·建筑信息模型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国内信息可视化表达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外信息可视化表达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 ·论文结构框架 | 第18-19页 |
| 第2章 建筑设计信息可视化表达理论依据 | 第19-37页 |
| ·设计信息来源 | 第19-24页 |
| ·彼得·埃森曼的思想 | 第19-22页 |
| ·宫宇地一彦的理论 | 第22-24页 |
| ·建筑设计信息类型 | 第24-26页 |
| ·显性形体信息 | 第25页 |
| ·隐性数据信息 | 第25页 |
| ·抽象哲学信息 | 第25-26页 |
| ·信息载体类型 | 第26-31页 |
| ·感官媒介 | 第26页 |
| ·图形文字 | 第26-27页 |
| ·实物模型 | 第27-30页 |
| ·数字媒体 | 第30-31页 |
| ·表达工具的发展 | 第31-36页 |
| ·记录工具的发展 | 第31-32页 |
| ·度量工具的发展 | 第32-34页 |
| ·记录载体的发展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3章 建筑设计信息可视化表达方法 | 第37-61页 |
| ·显性形体信息表达方法 | 第37-46页 |
| ·传统二维图形 | 第37-40页 |
| ·传统三维模型 | 第40-41页 |
| ·数字二维图形 | 第41-42页 |
| ·数字三维模型 | 第42-43页 |
| ·四维动画 | 第43-46页 |
| ·五度空间 | 第46页 |
| ·隐性数据信息表达方法 | 第46-48页 |
| ·一维文档 | 第46-47页 |
| ·二维图表 | 第47-48页 |
| ·抽象哲学信息表达方法 | 第48-49页 |
| ·具象传达 | 第48-49页 |
| ·抽象思考 | 第49页 |
| ·综合表达方法 | 第49-56页 |
| ·数据表达可视化 | 第51-52页 |
| ·信息模型集成化 | 第52-54页 |
| ·表达层次多维度 | 第54-55页 |
| ·表达方式组合性 | 第55页 |
| ·设计思维非线性 | 第55-56页 |
| ·设计信息可视化途径 | 第56-58页 |
| ·显性形体信息可视化途径 | 第56-57页 |
| ·隐性数据信息可视化途径 | 第57页 |
| ·抽象哲学信息可视化途径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 第4章 建筑设计信息可视化表达方法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 第61-85页 |
| ·设计概况 | 第61-63页 |
| ·项目概况 | 第61页 |
| ·现状问题 | 第61-62页 |
| ·设计要求 | 第62页 |
| ·设计平台 | 第62-63页 |
| ·思维表达 | 第63-69页 |
| ·资料扩展 | 第63-64页 |
| ·思维发散 | 第64-69页 |
| ·信息集成 | 第69-75页 |
| ·项目阶段 | 第70-72页 |
| ·信息管理 | 第72-75页 |
| ·信息表达 | 第75-83页 |
| ·显性形体信息 | 第76-80页 |
| ·隐性数据信息 | 第80-82页 |
| ·抽象哲学信息 | 第82-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 研究结论 | 第85页 |
| 未来展望 | 第85-86页 |
| 个人思考 | 第86-87页 |
| 附录1 图片索引 | 第87-90页 |
| 附录2 表格目录 | 第90-91页 |
| 附录3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9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 1、中文专著 | 第92-93页 |
| 2、外文译著 | 第93-94页 |
| 3、学位论文 | 第94-95页 |
| 4、期刊杂志 | 第95-96页 |
| 5、外文文献 | 第96-97页 |
| 6、相关网站 | 第97-98页 |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