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

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与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6页
第1章 引言第16-26页
   ·研究背景与对象第16-20页
     ·研究背景第16-17页
     ·概念界定第17-20页
   ·理论与现实意义第20-22页
     ·理论意义第20-21页
     ·现实意义第21-22页
   ·内容结构与研究方法第22-24页
     ·内容结构第22-23页
     ·研究方法第23-24页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24-26页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阐述第26-43页
   ·互联网金融相关文献综述第26-32页
     ·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定位第26-28页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第28-30页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风险与监管第30-31页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实与未来第31-32页
   ·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理论基础第32-38页
     ·金融视角的理论基础第33-36页
     ·互联网视角的理论基础第36-38页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模型描述第38-42页
     ·模型基本假定第39-40页
     ·不存在互联网金融的银行运营模式第40-41页
     ·引入互联网信息处理的金融发展模型第41-42页
   ·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互联网金融模式(1):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第43-66页
   ·互联网金融的比较优势第43-45页
     ·互联网金融的支付优势第43-44页
     ·互联网金融的流程优势第44页
     ·互联网金融的普惠优势第44-45页
     ·互联网金融的整合优势第45页
   ·银行业的电子化与互联网化第45-52页
     ·商业银行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历程第46页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第46-47页
     ·传统商业银行业关于互联网的应用第47-50页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第50-52页
   ·互联网保险业的产生与发展第52-59页
     ·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必然性第52-54页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历程考察第54-55页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现状分析第55-58页
     ·互联网保险的未来发展趋势第58-59页
   ·互联网金融与证券业的发展变化第59-65页
     ·互联网金融模式对证券业的影响第60-62页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证券业的发展趋势第62-65页
   ·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互联网金融模式(2):支付体系创新第66-90页
   ·传统支付的运作模式第66-74页
     ·现金支付方式第67-68页
     ·票据支付方式第68-71页
     ·银行卡支付方式第71-74页
   ·第三方支付的内涵与运作流程第74-80页
     ·第三方支付的内涵第74-76页
     ·第三方支付的一般流程第76-77页
     ·第三方支付模式的具体解析第77-80页
   ·第三方支付体系的运行与监管体系第80-88页
     ·第三方支付相关政策出台情况第81-82页
     ·第三方支付机构牌照获取情况第82-83页
     ·我国第三方支付体系的监管框架第83-86页
     ·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86-88页
   ·小结第88-90页
第5章 互联网金融模式(3):若干新生业态第90-121页
   ·电商金融的运作模式分析第90-95页
     ·电商金融服务模式发展背景第90-91页
     ·电商金融服务平台模式概况第91-92页
     ·电商金融的模式与经济分析第92-95页
   ·P2P 的运作模式分析第95-104页
     ·P2P 借贷的基本概念第95-97页
     ·P2P 借贷的主要特点第97-98页
     ·P2P 借贷平台的问题第98-99页
     ·P2P 借贷的发展模式解析第99-102页
     ·P2P 借贷的未来趋势分析第102-104页
   ·众筹金融的运营模式分析第104-113页
     ·众筹的基本概念第104-106页
     ·众筹模式的特点和风险第106-109页
     ·众筹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和突破第109-111页
     ·众筹模式的参与主体与经济分析第111-113页
   ·互联网理财的运营模式分析第113-120页
     ·互联网金融销售平台的概念第113-115页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现实应用第115-117页
     ·互联网理财模式的比较分析第117-120页
   ·小结第120-121页
第6章 互联网金融的经济效应与风险分析第121-156页
   ·互联网金融的总体考察第121-127页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历史机遇第121-123页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产业的结合第123-124页
     ·互联网金融的形态和发展现状第124-125页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若干新特点第125-127页
   ·互联网金融的经济效应分析第127-135页
     ·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效应第128-133页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发展战略的关系第133-135页
   ·互联网金融与网络基础设施:实证分析第135-140页
     ·实证设定与数据说明第135-137页
     ·实证结果的描述与分析第137-138页
     ·网络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138-140页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来源与风险特征第140-150页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来源第141-143页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征第143-150页
   ·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第150-154页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第150-153页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未来趋势第153-154页
   ·小结第154-156页
第7章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策略分析第156-169页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优势第156-157页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阻碍第157-160页
     ·对互联网金融的争议第157-158页
     ·互联网金融的问题和风险第158-159页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挑战第159-160页
   ·推动中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建议第160-168页
     ·推动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第161-162页
     ·以差异化的商业模式促进市场繁荣第162-163页
     ·实现向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转变升级第163-164页
     ·打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第164-165页
     ·不断优化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第165-168页
   ·小结第168-169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69-171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169-170页
   ·下一步研究的展望第170-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79页
致谢第179-18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180-181页

论文共1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国有企业员工总体报酬感知、敬业度与工作绩效研究
下一篇:城市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