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及激励问题研究--以C设计院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1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 第9-10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1-22页 |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一般原理 | 第11-13页 |
·人力资源概念 | 第11页 |
·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 第11-12页 |
·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则 | 第12-13页 |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与知识产权人才 | 第13-22页 |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 第13-16页 |
·知识产权人才定义 | 第16页 |
·知识产权人才现状 | 第16-18页 |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式 | 第18-19页 |
·知识产权人才激励措施 | 第19-22页 |
3 C 设计院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及激励现状调查 | 第22-34页 |
·企业简介 | 第22-23页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 第23-24页 |
·年龄结构情况 | 第23页 |
·学历与专业结构情况 | 第23-24页 |
·职称结构情况 | 第24页 |
·各职系人员结构情况 | 第24页 |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 第24-26页 |
·员工职业发展管理办法 | 第24-25页 |
·员工休假管理制度 | 第25页 |
·员工培训与考核管理制度 | 第25页 |
·员工薪酬管理办法 | 第25页 |
·员工绩效考核办法 | 第25-26页 |
·员工职业资格管理办法 | 第26页 |
·员工职称评定管理办法 | 第26页 |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 第26-30页 |
·知识产权管理发展历史 | 第26-27页 |
·知识产权管理职能 | 第27-29页 |
·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现状 | 第29-30页 |
·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现状 | 第30-31页 |
·外部引进 | 第30页 |
·内部培养 | 第30-31页 |
·企业知识产权人才激励措施 | 第31-34页 |
·薪酬激励 | 第31页 |
·专利奖酬 | 第31-32页 |
·论文奖励 | 第32页 |
·科技成果奖励 | 第32页 |
·外部荣誉奖励 | 第32-34页 |
4 C 设计院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及激励问题分析 | 第34-41页 |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 | 第34-36页 |
·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不足 | 第34页 |
·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效果欠缺 | 第34-35页 |
·知识产权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狭窄 | 第35-36页 |
·知识产权人才缺少联合培养机制 | 第36页 |
·博士后引进针对性不强 | 第36页 |
·知识产权人才激励方面的问题 | 第36-38页 |
·知识产权人才定位不准 | 第36-37页 |
·薪酬激励不到位 | 第37页 |
·绩效考核不到位 | 第37页 |
·缺少精神激励 | 第37页 |
·专利奖酬制度落实不到位 | 第37页 |
·只有正激励、缺少负激励 | 第37-38页 |
·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人力资源问题 | 第38-41页 |
·人力资源结构问题 | 第38页 |
·人力资源制度问题 | 第38-41页 |
5 C 设计院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及激励的对策建议 | 第41-45页 |
·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 | 第41-42页 |
·有针对性开展知识产权培训 | 第41页 |
·完善知识产权人才职称评定制度 | 第41页 |
·拓展知识产权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 第41-42页 |
·丰富联合培养手段 | 第42页 |
·在知识产权人才激励方面的建议 | 第42-43页 |
·提升知识产权人才地位 | 第42页 |
·加强精神激励 | 第42-43页 |
·提高知识产权奖酬透明度 | 第43页 |
·采取一定的负激励手段 | 第43页 |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建议 | 第43-44页 |
·调整人才结构 | 第43页 |
·改进绩效管理措施 | 第43-44页 |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方面的建议 | 第44-45页 |
6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