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枣庄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第11页
     ·山东省产业结构升级迅速第11页
     ·枣庄市城市转型步伐加快第11-12页
     ·枣庄中等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能力不足第12页
   ·选题的意义第12-13页
     ·提高中职教育的内涵和质量第12页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第12-13页
     ·盘活教育资源、提高中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第13页
   ·文献综述第13-15页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原则第13-14页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第14页
     ·专业结构调整的方法、思路第14-15页
     ·枣庄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研究情况第15页
   ·研究目标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理论第17-21页
   ·核心概念第17页
   ·专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第17-19页
     ·专业周期理论第17-18页
     ·非均衡发展理论第18页
     ·科学发展观第18页
     ·结构功能理论第18-19页
   ·专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关系第19-21页
     ·专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第19页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第19页
     ·专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第19-20页
     ·专业结构与职教资源第20-21页
第三章 枣庄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现状分析第21-34页
   ·专业结构基本现状第21-25页
     ·专业设置覆盖面较广第21页
     ·调整专业设置,打造了一批骨干特色专业第21-23页
     ·形成了以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为主体的专业结构第23-25页
   ·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第25-27页
     ·专业设置重复度高,特色专业相对较少第25页
     ·学校专业聚集度低,专业规模效益较差第25-26页
     ·专业设置相对滞后,专业延伸度不够第26页
     ·专业人才外地就业率较高,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不够第26-27页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分析第27-31页
     ·第一产业的专业适应性第27-28页
     ·第二产业的专业适应性第28-30页
     ·第三产业的专业适应性第30-31页
   ·毕业生调查分析第31-34页
     ·调查基本情况第32页
     ·调查结果分析第32-34页
第四章 枣庄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条件分析第34-42页
   ·枣庄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条件第34-38页
     ·学校布局调整第34-35页
     ·基础能力建设第35-37页
     ·办学模式改革第37-38页
   ·枣庄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8-42页
     ·办学体制第38-39页
     ·职业教育资源第39-40页
     ·教师队伍状况第40-42页
第五章 枣庄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第42-52页
   ·基本思路第42-47页
     ·围绕产业结构,适应人才需求第42-43页
     ·依据城区功能,优化专业布局第43-44页
     ·做大骨干专业,打造特色学校第44页
     ·明确专业内涵,强化专业建设第44-45页
     ·加强校企合作,推进集团办学第45-46页
     ·壮大师资队伍,建好实训基地第46-47页
   ·专业结构调整需要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第47-48页
     ·建立专业结构调整的长效机制第47页
     ·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和多元投入机制第47页
     ·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第47-48页
     ·健全专业评估体系第48页
   ·专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问题第48-52页
     ·专业办学的稳定性、连续性及新专业成长的周期性问题第48-49页
     ·部分地方产业特别集中的问题第49页
     ·企业分散与专业集中的矛盾第49页
     ·专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涉及的师资问题第49-50页
     ·技工学校和其他中职学校专业设置重复问题第50页
     ·同类专业男女生比例失调的问题第50页
     ·同类专业招生数量扩大后学生差异加大的问题第50-51页
     ·学校与学校之间竞争减少的问题第51-52页
第六章 滕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个案研究第52-57页
   ·滕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基本情况第52页
   ·人才需求调查第52-54页
     ·人力资源市场调查第52-54页
     ·企业调查第54页
   ·重点发展专业建议第54-55页
   ·具体专业的专业建设建议第55-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1-62页
附录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结构变化影响因素分析--以秦皇岛市为例
下一篇: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