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 相关研究的回顾与评价 | 第9-12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四、 论文结构与内容 | 第14页 |
五、 创新点及难点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乡村干部关系网络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 第15-19页 |
第一节 概念梳理与界定 | 第15-17页 |
一、 关于干部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二、 关于干部关系网络概念的界定 | 第16页 |
三、 关于乡村治理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支撑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一、 社会网络理论 | 第17页 |
二、 社会资本论 | 第17-18页 |
三、 非正式组织理论 | 第18-19页 |
第二章 W 镇乡村干部关系网络的形成、现状及特点 | 第19-36页 |
第一节 W 镇乡村干部概况介绍 | 第19-20页 |
一、 W 镇乡镇干部结构概况 | 第19页 |
二、 W 镇村庄干部结构概况 | 第19-20页 |
三、 对 W 镇乡村干部的归类 | 第20页 |
第二节 W 镇乡村干部关系网络形成过程的个案展示 | 第20-27页 |
一、 人物基本情况简介 | 第21-22页 |
二、 乡村干部关系网络形成的过程 | 第22-27页 |
第三节 影响 W 镇乡村干部关系网络形成的主要因素 | 第27-30页 |
一、 乡村治理工作特殊性所造成的制度因素 | 第28-29页 |
二、 乡镇政府内部组织文化的因素 | 第29-30页 |
第四节 W 镇乡村干部关系网络的现状 | 第30-34页 |
一、 乡村两级干部的社会地位 | 第30-32页 |
二、 乡镇干部内部之间的关系 | 第32-33页 |
三、 乡镇干部与村庄干部之间的关系 | 第33-34页 |
第五节 乡村干部关系网络的特性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乡村干部关系网络对乡村社会治理产生的影响 | 第36-46页 |
第一节 乡村干部网络对于乡村治理的正面影响 | 第36-38页 |
一、 灵活执行县级政府的任务 | 第36-37页 |
二、 高效解决村庄治理的实际问题 | 第37页 |
三、 乡镇政府政策过程的转换器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乡村干部关系网络对乡村治理的负面影响 | 第38-42页 |
一、 阻碍村庄政治的发展 | 第38-40页 |
二、 与乡村治理的多元化参与之间的矛盾 | 第40-42页 |
第三节 乡村干部网络对乡村社会治理产生影响的原因 | 第42-44页 |
一、 灵活变通迎合了传统乡村文化的要求 | 第42-43页 |
二、 封闭僵化阻碍了乡村社会的发展 | 第43-44页 |
第四节 对于乡村干部网络利弊的简单评价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乡村干部关系网络的重新定位 | 第46-53页 |
第一节 结论:客观存在的乡村干部关系网络 | 第46-48页 |
一、 作为乡村社会构成部分的乡村干部关系网络 | 第46-47页 |
二、 基于行政学视角下的乡村干部关系网络 | 第47-48页 |
第二节 讨论:行政学视角下的解决方案 | 第48-51页 |
一、 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 | 第48-50页 |
二、 加强村民自治的运行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对于乡村社会治理未来发展的一些设想 | 第51-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