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难点 | 第11-12页 |
四、 研究的创新点与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好人基金”的含义与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3-26页 |
一、 “好人”与“好人基金” | 第13-17页 |
(一) 好人的含义 | 第13-15页 |
(二) “好人基金”的含义 | 第15-17页 |
二、 “好人基金”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7-26页 |
(一) 政治背景 | 第17-19页 |
(二) 经济背景 | 第19-21页 |
(三) 文化背景 | 第21-23页 |
(四) 社会背景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好人”的道德困境及其产生原因 | 第26-47页 |
一、 “好人”的道德困境 | 第26-29页 |
(一) “是”与“应该”的难题 | 第26-28页 |
(二) “好人”道德困境的具体表现 | 第28-29页 |
二、 “好人”道德困境产生的原因 | 第29-47页 |
(一) 社会风气的整体扭曲 | 第30-36页 |
(二) “道德屏障”的法律缺失 | 第36-39页 |
(三) 保障制度的欠缺 | 第39-41页 |
(四) 媒体道德的失范 | 第41-44页 |
(五) 个人正义感的缺失 | 第44-47页 |
第三章 “好人基金”对“好人”道德困境的理论破解 | 第47-58页 |
一、 “好人基金”的运行现状及产生的社会效应 | 第47-50页 |
(一) “好人基金”的运行现状 | 第47-50页 |
(二) “好人基金”产生的社会效应 | 第50页 |
二、 “好人基金”与诚信之道 | 第50-58页 |
(一) 施助者——救助的责任 | 第52-54页 |
(二) 被救助者——应该的感恩 | 第54-58页 |
第四章 “好人基金”对“好人”道德困境化解的实践出路 | 第58-68页 |
一、 科学解读“好人会有好报” | 第58-59页 |
(一) 付出与长寿 | 第58页 |
(二) 助人者快感 | 第58-59页 |
二、 发扬“好人风气” | 第59-61页 |
(一) 弥补法律空白 | 第59-60页 |
(二) 推进制度完善 | 第60页 |
(三) 媒体正确引导 | 第60页 |
(四) 挖掘好人文化 | 第60-61页 |
三、 三方配合感恩教育 | 第61-62页 |
四、 积极培育“道德资本” | 第62-64页 |
五、 “好人基金”的未来定位 | 第64-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