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插图清单 | 第12-14页 |
表格清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引言 | 第15-16页 |
·基础隔震技术的原理及发展 | 第16-17页 |
·基础隔震技术的优越性 | 第17-18页 |
·摩擦滑移隔震体系的研究和发展 | 第18-23页 |
·摩擦滑移隔震体系的概况 | 第18-22页 |
·摩擦摆基础隔震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摩擦摆隔震支座隔震原理分析理论 | 第25-36页 |
·单质点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分析 | 第25-27页 |
·多质点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分析 | 第27-30页 |
·多质点平动体系结构动力分析模型 | 第27-28页 |
·多质点平动体系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分析 | 第28-30页 |
·摩擦摆支座分析理论 | 第30-35页 |
·摩擦摆基础隔震原理 | 第31-32页 |
·摩擦摆支座计算模型 | 第3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分析模型 | 第36-44页 |
·模型一 某 33 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 第36-38页 |
·、结构荷载取值参数 | 第36页 |
·、结构钢筋及混凝土设计参数 | 第36页 |
·、剪力墙结构的截面尺寸和平面布置 | 第36-38页 |
·模型二 某 33 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摩擦摆隔震结构 | 第38-42页 |
·上部结构分析模型 | 第38页 |
·底部支座布置 | 第38-39页 |
·本模型所采用摩擦摆支座的特性 | 第39页 |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 | 第39-42页 |
·有限元分析软件中非线性分析方法概述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模态分析和反应谱法 | 第44-66页 |
·引言 | 第44-46页 |
·实例模态分析 | 第46-51页 |
·实例反应谱分析 | 第51-64页 |
·反应谱作用下位移对比 | 第51-55页 |
·反应谱作用下层间位移对比 | 第55-58页 |
·反应谱作用下隔震结构动力特性 | 第58-59页 |
·反应谱作用下楼层剪力及层间剪力对比 | 第59-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动力时程分析 | 第66-95页 |
·时程分析方法理论 | 第66-69页 |
·纽马克-β法 | 第66-67页 |
·威尔逊- θ法 | 第67-69页 |
·隔震结构抗震分析的目标 | 第69-70页 |
·单向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响应 | 第70-88页 |
·隔震、抗震结构位移与层间位移的分析 | 第70-80页 |
·隔震支座位移时程反应分析 | 第80-84页 |
·摩擦摆基础隔震、传统抗震结构顶层加速度对比分析 | 第84-85页 |
·摩擦摆基础隔震、传统抗震结构的内力分析 | 第85-88页 |
·双向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响应 | 第88-94页 |
·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顶层加速度 | 第88-89页 |
·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支座位移 | 第89-91页 |
·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楼层剪力 | 第91-93页 |
·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楼层位移 | 第93-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7页 |
·研究结论 | 第95-96页 |
·前景展望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