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铝合金大应变变形技术 | 第12-15页 |
| ·传统大应变技术 | 第12-13页 |
| ·等通道转角大应变技术 | 第13-15页 |
| ·铝和铝合金概述 | 第15-19页 |
| ·铝的用途和特点 | 第15-16页 |
| ·铝合金的分类 | 第16-17页 |
| ·铝合金的主要强化方式 | 第17-18页 |
| ·我国铝工业现状 | 第18-19页 |
| ·超高强铝合金 | 第19-24页 |
| ·超高强铝合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9-22页 |
| ·主要牌号 | 第22-24页 |
| ·超高强铝合金工业生产铸锭的特点 | 第24页 |
| ·超高强7000系铝合金的合金化与微合金化 | 第24-28页 |
| ·7000 系铝合金的合金化 | 第24-25页 |
| ·7000 系铝合金的微合金化 | 第25-27页 |
| ·7000 系铝合金的相组成 | 第27-28页 |
| ·本论文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 ·课题来源 | 第28页 |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实验设备与实验方法 | 第29-33页 |
| ·金相样品制备 | 第29-31页 |
| ·ECAP加工 | 第29-30页 |
| ·润滑剂的选择 | 第30页 |
| ·试样制备 | 第30-31页 |
| ·固溶处理 | 第31页 |
| ·时效处理 | 第31页 |
| ·微观组织分析 | 第31-32页 |
| ·金相观察 | 第31页 |
| ·SEM分析 | 第31-32页 |
| ·硬度测试 | 第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等通道转角变形对电解铝液直接生产6063铝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33-39页 |
| ·引言 | 第33-35页 |
|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7页 |
| ·微观组织 | 第35-37页 |
| ·硬度 | 第37页 |
| ·结论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ECAP+固溶处理对铸态7085AL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39-55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 ·实验结果 | 第41-51页 |
| ·ECAP工艺对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41-45页 |
| ·470 ℃固溶处理-T6时效后合金的组织 | 第45-47页 |
| ·三级固溶处理T6时效后合金的组织 | 第47-50页 |
| ·硬度 | 第50-51页 |
| ·ECAP强化 | 第51-54页 |
| ·XRD分析 | 第51-52页 |
| ·位错密度增加对强度提升的贡献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大型7085铸锭微观组织研究 | 第55-65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实验方法 | 第55-57页 |
| ·实验结果 | 第57-64页 |
| ·铸态组织 | 第57-59页 |
| ·一次压缩变形后的组织 | 第59-60页 |
| ·二次压缩变形后的组织 | 第60-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本文研究的总结 | 第65-66页 |
|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66-67页 |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就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