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酶制剂(酵素)论文

中性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初步优化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纤维素第8-9页
   ·纤维素酶第9-11页
     ·纤维素酶的来源及分类第9-10页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第10页
     ·纤维素酶的研究概况及应用第10-11页
   ·中性纤维素酶第11-14页
     ·中性纤维素酶产生菌第11-12页
     ·中性纤维素酶在纺织上的应用第12-13页
     ·中性纤维素酶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本课题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4页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5-22页
   ·实验材料第15-16页
     ·土样第15页
     ·主要仪器第15-16页
     ·主要试剂第16页
     ·培养基第16页
   ·基础培养方法第16-17页
     ·种子培养第16页
     ·摇瓶发酵培养第16-17页
   ·菌株筛选与初步鉴定第17页
     ·制霉菌素添加量的确定第17页
     ·富集培养及菌株初筛第17页
     ·菌株平板复筛第17页
     ·菌株摇瓶复筛第17页
     ·菌种初步鉴定第17页
   ·菌株诱变育种第17-18页
     ·诱变时间的确定第17-18页
     ·菌株诱变第18页
     ·突变株筛选第18页
   ·实验及分析方法第18-22页
     ·葡萄糖标准曲线绘制第18-19页
     ·粗酶液制备第19页
     ·中性纤维素酶活力测定第19页
     ·革兰氏和芽孢染色第19-20页
     ·菌种 16S rDNA 鉴定方法第20页
     ·秸秆粉的制备第20页
     ·相关溶液及试剂的配制第20-21页
     ·生物量的测定方法第21-22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22-42页
   ·产中性纤维素酶细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第22-25页
     ·制霉菌素添加量的确定第22页
     ·产中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第22-24页
     ·产中性纤维素酶菌株的初步鉴定第24-25页
   ·中性纤维素酶产生菌发酵产酶初步优化第25-39页
     ·不同碳源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第25-27页
     ·不同氮源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第27-28页
     ·部分因子实验第28-30页
     ·响应面优化发酵培养基第30-33页
     ·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第33-35页
     ·培养时间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第35-36页
     ·培养基初始 pH 值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第36-37页
     ·接种量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第37-38页
     ·培养温度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第38页
     ·装液量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第38-39页
   ·产中性纤维素酶细菌的选育第39-42页
     ·诱变时间的选择第39-40页
     ·诱变结果第40-41页
     ·诱变菌株遗传稳定性的研究第41-42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42-44页
 主要结论第42页
 展望第42-44页
致谢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附录1: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0-51页
附录2:菌株 JN-D2 的 16S rDNA 序列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磷脂酶C的异源表达及其酶学性质分析
下一篇:维生素C生产菌株生理功能解析与发酵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