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4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2. 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1) 代议民主制及其理论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2) 中世纪的思想及其理论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3) 代议民主制的中世纪思想起源的综述 | 第11-13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4. 分析框架 | 第13-14页 |
一、中世纪代议制的背景 | 第14-20页 |
1. 社会政治背景 | 第14-16页 |
(1) 日耳曼民族对罗马帝国的征服 | 第14-15页 |
(2) 神圣领域与世俗领域的共存与对抗 | 第15-16页 |
2. 法律观念的碰撞 | 第16-18页 |
(1) 日耳曼法取代罗马法 | 第16-17页 |
(2) 教会法对日耳曼法的影响 | 第17-18页 |
3. 经济背景 | 第18-20页 |
(1) 世俗的庄园经济 | 第18-19页 |
(2) 教会经济 | 第19-20页 |
二、中世纪被代议共同体的形成 | 第20-33页 |
1. 被代议共同体:代议制的基础 | 第20-21页 |
2. 群体共同权威体系的形成 | 第21-23页 |
(1) 中世纪初权威体系的现状 | 第21-22页 |
(2) 中世纪权威体系的变化 | 第22页 |
(3) 中世纪共同权威体系的形成 | 第22-23页 |
3. 群体共有价值观念的形成 | 第23-26页 |
(1) 中世纪初期人们价值观念分析 | 第24页 |
(2) 中世纪中期教权与王权斗争中的二元价值观形成 | 第24-25页 |
(3) 中世纪共有价值观念的形成:共同权利观念为核心 | 第25-26页 |
4. 平等观念的形成 | 第26-29页 |
(1) 古典斯多葛思想的平等原则 | 第26-27页 |
(2) 作为上帝子民的身份平等 | 第27-28页 |
(3) 中世纪契约思想的平等原则 | 第28-29页 |
5. 平等基础上的自我观念的形成 | 第29-31页 |
(1) 自我观念的兴起 | 第29-30页 |
(2) 权利平等观念的形成 | 第30-31页 |
6. 自我之物(权力)可转让的契约观念形成 | 第31-33页 |
(1) 中世纪的契约观念 | 第31页 |
(2) 可代议或代表的观念形成 | 第31-32页 |
(3) 代议的契约观念形成 | 第32-33页 |
三、代议共同体的形成 | 第33-40页 |
1. 代议制共同体:代议制的必要条件 | 第33-35页 |
(1) 代议共同体的形成是代议制形成的必要条件 | 第33页 |
(2) 代议制民主中的代议群体和被代议群体 | 第33-34页 |
(3) 欧洲中世纪议会的代表:英国议会和法国封建议会 | 第34-35页 |
2. 代议群体权威来源 | 第35-37页 |
(1) 中世纪权威体系中的两种理论 | 第35-36页 |
(2) 上源理论:上帝授予权威 | 第36页 |
(3) 下源理论:人民是权威的最终来源 | 第36-37页 |
3. 代议群体的产生与替换 | 第37-40页 |
(1) 贵族议政:血统继承与财产限制 | 第37-38页 |
(2) 选举产生 | 第38-40页 |
四、代议群体的行为 | 第40-47页 |
1. 代议群体的行为依据 | 第40-44页 |
(1) 惯例习俗:日耳曼传统观念中的人民同意原则 | 第40-41页 |
(2) 法律层面:法律中的人民同意原则 | 第41-42页 |
(3) 现实层面:契约关系中的同意思想 | 第42-43页 |
(4) 中世纪晚期基于现实发展起来的城市同意思想 | 第43-44页 |
2. 代议群体的权力 | 第44-46页 |
(1) 权力的重新分配 | 第44-45页 |
(2) 国家权力等事项 | 第45-46页 |
(3) 为被代议者创设权利 | 第46页 |
3. 代议群体与被代议共同体的关系:人民有权收回统治者权力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在校期间科研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