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7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7-9页 |
(三)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一、范祖禹史鉴思想形成的背景 | 第10-14页 |
(一) 北宋中期内忧外患刺激下士大夫忧患意识的进发 | 第10-11页 |
(二) 中国悠久史鉴传统影响下北宋史鉴之风的盛行 | 第11-12页 |
(三) 范祖禹良好史学素养的积累与参修《通鉴》经历 | 第12-14页 |
二、范祖禹史鉴思想的内容 | 第14-34页 |
(一) 为君必君的君主思想 | 第14-19页 |
1、修身齐家 | 第15-16页 |
2、求谏纳谏 | 第16-18页 |
3、慎终如始 | 第18-19页 |
4、克己省身 | 第19页 |
(二) 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 | 第19-23页 |
1、君主与人民的关系 | 第20-22页 |
2、重农、富民思想 | 第22-23页 |
(三) 选贤任能的用人思想 | 第23-28页 |
1、君臣共治,同功共体 | 第23-24页 |
2、知人善任的用人方法 | 第24-26页 |
3、爱才、勿疑的用人原则 | 第26-27页 |
4、大臣各尽其职 | 第27-28页 |
(四) 外儒内法的治国思想 | 第28-34页 |
1、信赏刑罚 | 第28-30页 |
2、以仁兴邦 | 第30-31页 |
3、边疆治理 | 第31-34页 |
三、范祖禹史鉴思想的特点及地位 | 第34-40页 |
(一) 范祖禹史鉴思想的特点 | 第34-38页 |
1、以正统观为核心评论历史是非 | 第34-35页 |
2、以古讽今,劝喻当道 | 第35-36页 |
3、守旧法古与历史变易思想并存 | 第36-37页 |
4、贵中华、轻夷狄的民族观 | 第37-38页 |
5、重人事轻鬼神 | 第38页 |
(二) 范祖禹的史鉴思想的地位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