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退化的制度经济学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目录 | 第11-13页 |
一、导论 | 第13-23页 |
·问题的缘起 | 第13-15页 |
·本项研究的出发点和意义 | 第15-20页 |
·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20-21页 |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与框架 | 第21页 |
·研究方法和工具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3页 |
二、本研究的理论资源与分析框架 | 第23-33页 |
·草原退化的制度理论述评 | 第23-26页 |
·基于IAD框架的草原制度分析 | 第26-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3页 |
三、历史游牧制度治理模式分析 | 第33-45页 |
·游牧制度与牲畜与草原产权的确立 | 第33-35页 |
·游牧方式的经济学分析与草原退化 | 第35-36页 |
·部落制治理下的游牧 | 第36-39页 |
·盟旗制下的游牧治理 | 第39-43页 |
·小结:游牧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态涵义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四、土改运动与合作化运动制度分析 | 第45-62页 |
·土改与合作化运动时期的草原生态外部环境 | 第46-47页 |
·土改与合作化运动时期牧业社区属性 | 第47-48页 |
·土改与互助组运动时期牧业规则体系 | 第48-50页 |
·土改与互助组运动时期决策域分析 | 第50-56页 |
·牧业土改与合作化运动制度的产出分析 | 第56-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五、人民公社时期(1959-1977)的牧业生产 | 第62-83页 |
·人民公社自然和社会属性 | 第66-69页 |
·决策域分析 | 第69-79页 |
·制度评价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六、牲畜承包与草原承包制度分析 | 第83-100页 |
·自然生态 | 第83-84页 |
·社区属性 | 第84页 |
·规则体系 | 第84-87页 |
·决策域分析 | 第87-96页 |
·产出分析 | 第96-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七、放牧契约与草原退化研究:风险偏好与私地悲剧 | 第100-112页 |
·理论评述 | 第100-102页 |
·产权明确的草原放牧契约模型 | 第102-107页 |
·模型的扩展 | 第107-109页 |
·本章主要结论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2页 |
八、草原退化的生产函数:长时域动态均衡视角 | 第112-126页 |
·可再生资源理论的追溯和评述 | 第113-116页 |
·基本模型 | 第116-120页 |
·退化与草原资产价值 | 第120-122页 |
·放牧产出价格及饲料成本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3-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6页 |
九、草原产权制度缺陷引发草原低效利用 | 第126-135页 |
·草原土地制度的性质与结构 | 第127-128页 |
·草原土地产权的交易费用与草原生产与生态 | 第128-132页 |
·草原土地需要明确到个人的产权吗 | 第132-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5页 |
十、本文主要结论 | 第135-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
博士在读期间主持或参与的课题与发表的论文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