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的意义,有限的诠释--艾柯“过度诠释”理论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一) 艾柯简介 | 第7-8页 |
(二) 艾柯诠释及过度诠释问题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 艾柯过度诠释问题的研究方法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艾柯诠释学理论的思想渊源 | 第10-17页 |
(一) 艾柯诠释学理论相关概念澄清 | 第10-12页 |
1、诠释学 | 第10-11页 |
2、过度诠释 | 第11-12页 |
(二) 艾柯诠释学思想之理论渊源 | 第12-17页 |
1、诠释学一脉相承 | 第13-15页 |
2、意大利美学传统 | 第15-16页 |
3、乔伊斯的诗学 | 第16-17页 |
二、提倡诠释与反对过度诠释 | 第17-29页 |
(一) 提倡诠释 | 第17-20页 |
1、作品的开放性 | 第17-18页 |
2、诠释的历史维度 | 第18-20页 |
(二) 反对过度诠释 | 第20-29页 |
1、过度诠释的动力 | 第21-24页 |
2、过度诠释的体认 | 第24-29页 |
三、有限的诠释:为诠释设限 | 第29-34页 |
(一) 作者意图与读者意图 | 第29-31页 |
1、作者意图 | 第29-30页 |
2、读者意图 | 第30-31页 |
(二) 文本意图 | 第31-32页 |
(三) 诠释的限度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