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第二节 问题背景与提出 | 第16-18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第四节 研究流程 | 第21-22页 |
第五节 章节架构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探讨 | 第24-39页 |
第一节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微观及宏观分析 | 第24-29页 |
·微观角度 | 第24-27页 |
·宏观角度 | 第27-29页 |
第二节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论分析 | 第29-39页 |
·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失灵的供给分析 | 第29-30页 |
·市场失灵的原因分析 | 第30-37页 |
·市场失灵的解决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探讨 | 第39-63页 |
第一节 新旧制度经济学的比较 | 第39-42页 |
·旧制度经济学派 | 第39-41页 |
·新制度经济学派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制度定义及其构成要素 | 第42-46页 |
·制度的定义 | 第42-44页 |
·制度构成要素 | 第44-46页 |
第三节 交易成本理论 | 第46-52页 |
·交易成本 | 第46-47页 |
·交易成本的形成原因 | 第47-48页 |
·交易成本的分类 | 第48-49页 |
·交易成本的计量 | 第49-51页 |
·交易成本的解决 | 第51-52页 |
第四节 制度设计与交易成本及市场失灵的关联 | 第52-55页 |
·制度的特定目的与交易成本 | 第52-53页 |
·制度的参与者与交易成本 | 第53页 |
·制度的习惯和习俗与交易成本 | 第53页 |
·制度内行为相互关联与交易成本 | 第53页 |
·制度的规范和激励与交易成本 | 第53-54页 |
·市场失灵因素之交易成本归类 | 第54-55页 |
第五节 制度变迁理论 | 第55-63页 |
·旧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变迁观点 | 第56-58页 |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变迁观点 | 第58-63页 |
第四章 信用保证制度的制度设计及其效果 | 第63-117页 |
第一节 信用保证制度的历史与发展 | 第63-65页 |
第二节 信用保证制度文献探讨 | 第65-73页 |
·信保制度存在的原因 | 第65-67页 |
·信保制度运作性质 | 第67-68页 |
·信保制度运作效能 | 第68-70页 |
·信保业务风险 | 第70-71页 |
·综合性及跨国比较 | 第71-73页 |
第三节 信用保证制度的作用与经济效果 | 第73-84页 |
·信用保证制度的作用 | 第73页 |
·信保制度作用的估算 | 第73-80页 |
·信用保证制度的经济效果 | 第80-84页 |
第四节 信保制度的类型 | 第84-98页 |
·从设立目的角度 | 第87-89页 |
·从参与大众或群体的角度 | 第89-94页 |
·从习惯或习俗的角度 | 第94-95页 |
·从相互关联的角度 | 第95-98页 |
第五节 信保制度的风险控管和监管 | 第98-105页 |
·信保制度的风险来源 | 第98-100页 |
·风险控制方式 | 第100-102页 |
·监管目的与模式 | 第102-105页 |
第六节 世界信保制度设计、市场失灵的交易成本解决 | 第105-113页 |
·世界信保制度的制度设计 | 第105-107页 |
·信保制度的交易成本与中小企业市场失灵的探讨 | 第107-113页 |
第七节 信保制度的制度变迁探讨 | 第113-117页 |
第五章 美国、中国大陆及台湾信保制度的实证研究 | 第117-161页 |
第一节 美国信保制度-中小企业扶助计划 | 第117-127页 |
·背景说明 | 第117-118页 |
·美国中小企业概况 | 第118-119页 |
·中小企业局运作概况 | 第119-127页 |
第二节 中国大陆的信保制度 | 第127-140页 |
·背景说明 | 第128-129页 |
·信保行业发展阶段 | 第129-140页 |
第三节 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 | 第140-150页 |
·背景说明 | 第141-142页 |
·中小企业辅导政策的发展与实施 | 第142-145页 |
·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 | 第145-150页 |
第四节 美国、中国大陆、台湾信用保证制度比较 | 第150-159页 |
·制度设计要素维度的比较分析 | 第150-152页 |
·制度交易成本比较 | 第152-157页 |
·制度变迁比较 | 第157-159页 |
本章小结 | 第159-1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61-167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161-164页 |
第二节 建议 | 第164-167页 |
·政策建议 | 第164-166页 |
·研究建议 | 第166-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74页 |
致谢 | 第174-175页 |
附录A 各国辅导中小企业定义及发展专责机构 | 第175-176页 |
附录A 各国辅导中小企业定义及发展专责机构“续表” | 第176-177页 |
附录A 各国辅导中小企业定义及发展专责机构“续表” | 第177-179页 |
附录A 各国辅导中小企业定义及发展专责机构“续表” | 第179-181页 |
附录A 各国辅导中小企业定义及发展专责机构“续表” | 第181-182页 |
附录A 各国辅导中小企业定义及发展专责机构“续表” | 第182-183页 |
附录A 各国辅导中小企业定义及发展专责机构“续表” | 第183-184页 |
附录B 中国大陆历年与信用保证体系相关重要法规整理 | 第184-185页 |
附录B 中国大陆历年与信用保险体系相关重要法规整理“续表” | 第185-186页 |
附录C 信用保证项目及手续费计收标准 | 第186-187页 |
附录C 信用保证项目及手续费计收标准“续表” | 第187-188页 |
附录C 信用保证项目及手续费计收标准“续表” | 第188-189页 |
附录D 美国信保制度之制度要素分类检视表 | 第189-190页 |
附录E 美国信保制度要素、市场失灵之交易成本检视表 | 第190-191页 |
附录F 美国信保制度变迁观察表 | 第191-192页 |
附录F 美国信保制度变迁观察表“续表” | 第192-193页 |
附录G 中国大陆信保制度之制度要素分类检视表 | 第193-194页 |
附录H 中国大陆信保制度要素、市场失灵之交易成本检视表 | 第194-195页 |
附录I 中国大陆信保制度变迁观察表 | 第195-196页 |
附录J 台湾信保制度之制度要素分类检视表 | 第196-197页 |
附录K 台湾信保制度要素、市场失灵之交易成本检视表 | 第197-198页 |
附录K 台湾信保制度要素、市场失灵之交易成本检视表“续表” | 第198-199页 |
附录L 台湾中小企业信保制度变迁要点 | 第199-20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