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媒体的网络隐信道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插图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网络隐信道简介 | 第15-17页 |
·网络隐信道的概念 | 第15-16页 |
·网络隐信道的模型 | 第16页 |
·网络隐信道的分类 | 第16-17页 |
·网络隐信道的应用 | 第17页 |
·基于流媒体的网络隐信道 | 第17-22页 |
·流媒体的优势 | 第17-19页 |
·正向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逆向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2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基础知识 | 第24-30页 |
·流媒体相关基础 | 第24-26页 |
·ACELP编码技术 | 第24-25页 |
·流媒体传输协议 | 第25-26页 |
·统计检测相关基础 | 第26-29页 |
·马尔科夫链 | 第26-27页 |
·信源与信源熵率 | 第27-28页 |
·马尔科夫信源 | 第28-29页 |
·SVM分类器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流媒体隐信道的检测算法研究 | 第30-58页 |
·引言 | 第30页 |
·隐信道算法简介 | 第30-33页 |
·ABS算法 | 第30-31页 |
·JCDH算法 | 第31-33页 |
·基于马尔科夫状态转移的检测算法 | 第33-45页 |
·概念定义 | 第33-34页 |
·隐写分析 | 第34-39页 |
·算法描述 | 第39-40页 |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40-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基于信源熵率的检测算法 | 第45-55页 |
·概念定义 | 第45-46页 |
·隐写分析 | 第46-50页 |
·算法描述 | 第50-52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55页 |
·结论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第四章 流媒体隐信道的构建算法研究 | 第58-80页 |
·引言 | 第58-59页 |
·流媒体隐信道设计基本原则 | 第59页 |
·基于次优编码的自适应隐信道 | 第59-72页 |
·AMR-WB简介 | 第60-61页 |
·编码冗余性分析 | 第61-63页 |
·基于次优编码的隐写算法 | 第63-66页 |
·实验与讨论 | 第66-72页 |
·基于码率伪装的高速率隐信道 | 第72-77页 |
·变速率编解码器 | 第73页 |
·基于码率伪装的方法 | 第73-76页 |
·实验测试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80页 |
第五章 流媒体隐信道的3G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80-92页 |
·引言 | 第80-81页 |
·3G隐信道系统设计 | 第81-85页 |
·设计目标 | 第81页 |
·系统模型 | 第81-82页 |
·各层设计 | 第82-85页 |
·3G隐信道系统实现 | 第85-88页 |
·开源Sipdroid框架 | 第85-86页 |
·Stegdroid系统实现 | 第86-88页 |
·STEGDROID使用与评测 | 第88-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利用隐信道节省流媒体带宽的方法 | 第92-102页 |
·隐信道应用分析 | 第92-94页 |
·隐信道应用现状 | 第92-93页 |
·隐信道扩展网络带宽 | 第93-94页 |
·利用隐信道降低AMR-WB传输带宽的方法 | 第94-98页 |
·基本思想 | 第94-95页 |
·预备工作 | 第95-97页 |
·编解码流程 | 第97-98页 |
·实验效果 | 第98-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2-106页 |
·本文的工作和创新点 | 第102-104页 |
·下一步工作计划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8-120页 |
参加的科研项目与获奖情况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