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5-2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研究对象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逻辑路线 | 第20-21页 |
第三节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1-23页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23-24页 |
·研究的创新 | 第23-24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24页 |
第五节 文中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4-27页 |
·农业 | 第24页 |
·农业技术 | 第24页 |
·农业技术创新 | 第24-2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7-49页 |
第一节 技术创新研究 | 第28-33页 |
·文献研究及脉络 | 第28-32页 |
·评论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农业技术创新研究 | 第33-38页 |
·文献研究及脉络 | 第33-37页 |
·评论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研究 | 第38-49页 |
·文献研究及脉络 | 第38-48页 |
·评论 | 第48-49页 |
第三章 公共农业科研投资 | 第49-69页 |
第一节 公共投资原因分析 | 第49-52页 |
·农业科研活动的分类与特点 | 第49-50页 |
·农业科研活动的经济学性质 | 第50-52页 |
第二节 公共投资决定理论分析 | 第52-61页 |
·文献回顾 | 第52-55页 |
·科研投入的决定模型 | 第55-57页 |
·科研投入的影响因素 | 第57-61页 |
第三节 公共投资决定实证分析 | 第61-67页 |
·模型设定与样本数据选取 | 第61-63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63-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公共农业科研活动 | 第69-94页 |
第一节 农业科研活动性质 | 第69-73页 |
·文献回顾 | 第69-71页 |
·农业科研活动性质的含义 | 第71-73页 |
第二节 农业科研活动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73-83页 |
·模型基本描述 | 第73-74页 |
·模型分析 | 第74-77页 |
·最优激励结构的含义:比较静态分析 | 第77-82页 |
·模型主要结论 | 第82-83页 |
第三节 我国的农业科研:委托-代理模型的现实含义 | 第83-91页 |
·农业科研活动问题的研究 | 第83-84页 |
·农业科研体制的实际运行 | 第84-90页 |
·科研投资管理方式的激励损失 | 第9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4页 |
第五章 私人农业科研投资 | 第94-118页 |
第一节 私人科研活动的经济学性质 | 第94-96页 |
·私人投资活动的实现条件 | 第94-95页 |
·私人投资活动的有偏性 | 第95-96页 |
第二节 私人投资活动的实现 | 第96-104页 |
·私人科研投资的决定 | 第96-99页 |
·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作用 | 第99-104页 |
第三节 私人投资的激励分析 | 第104-107页 |
·我国农业私人科研投资激励不足的原因:公共投资总量不足的考察 | 第104-106页 |
·我国农业私人科研投资激励不足的其他原因 | 第106-107页 |
第四节 我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 | 第107-116页 |
·私人科研投资不足的启示 | 第107页 |
·农业科技投资改革的边界:一个分析框架 | 第107-114页 |
·进一步的讨论 | 第114-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六章 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 第118-146页 |
第一节 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及其特征 | 第118-123页 |
·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 | 第118-119页 |
·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经济学性质 | 第119-123页 |
第二节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 | 第123-134页 |
·农业技术推广运行的基本回顾 | 第123-125页 |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内容与问题 | 第125-126页 |
·农业技术推广实际运行中的要素配置 | 第126-134页 |
第三节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资源配置激励的缺失 | 第134-139页 |
·公共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激励缺失 | 第134-136页 |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配置的激励缺失 | 第136-137页 |
·人员和资金结合配置激励缺失 | 第137-138页 |
·人才能力培养方面的激励缺失 | 第138-139页 |
第四节 公共农业技术推广运行自身的激励 | 第139-143页 |
·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结果评价的复杂性 | 第139-140页 |
·公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激励不足 | 第140-142页 |
·我国未来高效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 | 第142-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143-146页 |
第七章 涉农企业技术创新 | 第146-180页 |
第一节 完全竞争下的新技术采用 | 第146-156页 |
·企业面临两种不同技术时的选择 | 第147-151页 |
·企业生产中出现新技术时的选择 | 第151-152页 |
·固定成本特征对技术选择的影响 | 第152-156页 |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下的新技术采用 | 第156-163页 |
·问题基本描述 | 第156-157页 |
·伯川德竞争时技术采用时间的决定与滞后 | 第157-160页 |
·企业合谋时技术采用时间的决定与滞后 | 第160-161页 |
·新技术进行专利垄断时的情况 | 第161-162页 |
·政府介入推进企业技术采用 | 第162-163页 |
第三节 涉农企业的旧技术退出 | 第163-176页 |
·旧技术退出决策 | 第166-167页 |
·无退出成本时的情况 | 第167-168页 |
·有退出成本时的情况 | 第168-170页 |
·企业合谋时的情况 | 第170-172页 |
·退出成本与企业合谋共存的情况 | 第172-176页 |
本章小结 | 第176-180页 |
第八章 农户技术创新行为 | 第180-199页 |
第一节 农户技术创新的基本内容 | 第180-185页 |
·农户技术创新的形式 | 第180-181页 |
·农户新技术采用研究 | 第181-185页 |
第二节 农户新技术采用决策分析 | 第185-195页 |
·问题基本描述 | 第185-186页 |
·劳动力不能流动下的新技术采用 | 第186-188页 |
·劳动力流动情况下的新技术采用 | 第188-190页 |
·两种情况下新技术采用结果比较 | 第190-195页 |
第三节 农户新技术采用经验研究 | 第195-197页 |
·最大产出结果的追求 | 第195页 |
·农户新技术采用现实 | 第195-197页 |
本章小结 | 第197-199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99-204页 |
参考文献 | 第204-217页 |
致谢 | 第217-218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18-2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