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

区域政策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基于新经济地理学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7页
图目录第17-18页
表目录第18-19页
符号说明第19-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42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20-30页
  一、 区域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第20-21页
  二、 区域市场出现严重分割第21-23页
  三、 沿海“外向型经济”与内陆“内向型经济”格局初步出现第23-25页
  四、 制造业空间非均衡分布日益凸显第25-26页
  五、 区域政策收效甚微第26-28页
  六、 本地市场、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并存第28-30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目的与意义第30-34页
  一、 本文研究方法第30-32页
  二、 本文研究目的第32页
  三、 本文研究的意义第32-34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框架结构与章节安排第34-38页
  一、 研究思路第34-35页
  二、 框架结构第35-36页
  三、 章节安排第36-38页
 第四节 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第38-42页
  一、 本文研究的重点第38-39页
  二、 本文研究的难点第39-40页
  三、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第40-42页
第二章 文献述评:从新经济地理学到“新”新经济地理学第42-76页
 第一节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第43-48页
  一、 冰山运输成本第43-45页
  二、 垄断竞争第45-46页
  三、 规模报酬递增第46-48页
 第二节 新经济地理学发展脉络第48-65页
  一、 Krugman (1991)模型的基本假设第48-51页
  二、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发展的脉络第51-55页
  三、 新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的最新进展第55-58页
  四、 新经济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第58-65页
 第三节 贸易自由化、企业异质性与区域政策的研究第65-73页
  一、 有关贸易自由化的研究第65-68页
  二、 企业异质性:新新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68-71页
  三、 区域政策的研究第71-73页
 第四节 小结第73-76页
第三章 贸易自由化、企业异质性与外向型经济第76-129页
 第一节 模型假设与代理人行为第77-81页
  一、 模型基本假设第77-79页
  二、 消费者行为第79-80页
  三、 生产者行为第80-81页
 第二节 封闭型经济第81-86页
  一、 均衡条件第81-83页
  二、 企业生产效率第83页
  三、 地区企业数量、企业规模与产业规模第83-85页
  四、 地区消费者福利差异第85-86页
 第三节 开放型经济Ⅰ第86-94页
  一、 均衡条件第86-88页
  二、 国际贸易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第88-90页
  三、 国际贸易对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影响分析第90-93页
  四、 国际贸易对地区消费者福利的影响第93-94页
 第四节 开放型经济Ⅱ第94-100页
  一、 短期均衡条件第95页
  二、 长期均衡条件第95-97页
  三、 企业迁移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第97-98页
  四、 企业迁移对企业数量的影响分析第98-99页
  五、 企业迁移对地区消费者福利水平的影响分析第99-100页
 第五节 开放型经济Ⅲ第100-106页
  一、 短期均衡第100-101页
  二、 长期均衡条件第101-102页
  三、 D 型企业是否一定发生迁移?第102-105页
  四、 完全集聚是否一定出现?第105-106页
 第六节 贸易自由化效应第106-111页
  一、 贸易自由化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第106-108页
  二、 贸易自由化对企业数量的影响分析第108-109页
  三、 贸易自由化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分析第109-110页
  四、 贸易自由化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第110-111页
 第七节 小结第111-113页
 附录第113-129页
  附录 3.1第113-115页
  附录 3.2第115-120页
  附录 3.3第120-124页
  附录 3.4第124-129页
第四章 贸易政策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第129-177页
 第一节 非对称冰山交易成本第129-140页
  一、 基本假设第129-130页
  二、 长期均衡条件第130-134页
  三、 单边贸易保护政策是否有利于产业集聚?第134-138页
  四、 非对称贸易成本如何影响企业空间分布?第138-140页
 第二节 差异化的国外市场进入成本第140-146页
  一、 模型的基本假设第140-141页
  二、 长期均衡条件第141-143页
  三、 单边贸易政策如何影响产业空间分布?第143-146页
  四、 单边贸易政策的“两难困境”第146页
 第三节 关税同盟的聚集效应第146-166页
  一、 基本假设第147页
  二、 一个简化的三地区模型第147-157页
  三、 拓展模型:关税同盟第157-160页
  四、 关税同盟的“产业消失”效应与“产业转移”效应第160-166页
 第四节 小结第166-168页
 附录第168-177页
  附录 4.1第168-173页
  附录 4.2第173-177页
第五章 财政政策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第177-234页
 第一节 税收政策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第177-186页
  一、 消费税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第178-181页
  二、 收入税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第181-186页
 第二节 补贴政策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第186-195页
  一、 消费补贴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第187-190页
  二、 资本补贴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第190-194页
  三、 哪种政策能够有效缩小产业空间分布差距?第194-195页
 第三节 集权式财政政策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第195-203页
  一、 对北部地区企业征税,补贴给南部地区企业第195-200页
  二、 对北部地区企业征税,补贴给南部地区的消费者第200-203页
 第四节 分权式财政政策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第203-209页
  一、 长期均衡条件第203-205页
  二、 企业数量、企业临界生产效率与地区产业份额第205-207页
  三、 税赋、补贴与地区产业份额第207-209页
 第五节 小结第209-211页
 附录第211-234页
  附录 5.1第211-216页
  附录 5.2第216-222页
  附录 5.3第222-228页
  附录 5.4第228-234页
第六章 就业政策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第234-255页
 第一节 企业异质性、政府技能培训与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第234-243页
  一、 模型的假设第235-239页
  二、 失业与企业迁移第239-241页
  三、 失业、政府免费培训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第241-243页
 第二节 企业异质性、充分就业信息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第243-250页
  一、 劳动力市场假设第243-245页
  二、 一般均衡分析第245-247页
  三、 劳动力市场摩擦、充分就业信息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第247-250页
 第三节 小结第250-252页
 附录第252-255页
第七章 现实的世界:中国经验数据的检验第255-282页
 第一节 数据来源、变量处理与变量描述第255-260页
  一、 数据来源第255-256页
  二、 变量处理及其说明第256-260页
 第二节 企业生产效率的分布、演化与排序效应第260-266页
  一、 企业生产效率分布的研究第260-262页
  二、 企业生产效率演化第262-264页
  三、 企业生产效率的排序效应第264-266页
 第三节 交通基础设施、城市群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第266-270页
  一、 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第266-268页
  二、 城市群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第268-270页
 第四节 补贴、税收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第270-275页
  一、 税收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第270-273页
  二、 补贴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分析第273-275页
 第五节 城市化、失业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第275-279页
  一、 城市化、工人工资与地区失业第275-276页
  二、 就业政策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第276-279页
 第六节 小结第279-281页
 附录 7.1 省份企业异质性参数第281-282页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第282-296页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第283-290页
  一、 贸易自由化、企业异质性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第283-285页
  二、 贸易政策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第285-287页
  三、 财政政策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第287-289页
  四、 就业政策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第289-290页
 第二节 政策启示第290-294页
  一、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扶植民营企业发展第290-291页
  二、 积极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形成,实行差异化的区域贸易政策第291-292页
  三、 提高对劳动力补贴力度,改变短期发展为长期发展第292-293页
  四、 财政分权需要“因地而异”,制定“差异化”的财政政策第293页
  五、 就业政策需要与当地企业联动,强化对本地产业工人的培养第293-294页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第294-296页
  一、 缺乏对多重要素流动的研究第294页
  二、 缺乏对劳动力异质性的研究第294-295页
  三、 缺乏对迁移成本的研究第295-296页
参考文献第296-311页
 (一)中文参考文献第296-298页
 (二)英文参考文献第298-311页
致谢第311-313页
附录第313-31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314-316页

论文共3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居民收入再分配的倾向决定、政策形成和效应测算
下一篇:中国农业技术创新激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