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系统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缩略表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引言 | 第11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TD-LTE 系统物理层设计 | 第15-32页 |
·帧结构 | 第15-16页 |
·物理层信道 | 第16-19页 |
·物理层关键技术 | 第19-30页 |
·OFDM 技术 | 第19-20页 |
·MIMO 技术 | 第20-26页 |
·调制编码技术 | 第26-28页 |
·链路自适应技术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信道模型及 AMC 原理 | 第32-40页 |
·无线信道 | 第32-36页 |
·无线信道的特点 | 第32-33页 |
·LTE 信道模型 | 第33-36页 |
·自适应调制编码原理 | 第36-39页 |
·探测类 AMC | 第36页 |
·基于信道估计类 AMC | 第36-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TD-LTE 系统 AMC 的设计和实现 | 第40-69页 |
·系统设计框架 | 第40-42页 |
·发送端处理模块 | 第40-41页 |
·接收端处理模块 | 第41-42页 |
·系统模型 | 第42页 |
·反馈信息的测量 | 第42-51页 |
·SNR 估计 | 第42-48页 |
·CQI 测量 | 第48-49页 |
·PMI 测量 | 第49-50页 |
·RI 测量 | 第50-51页 |
·CQI/PMI/RI 整体测量 | 第51页 |
·网络端参数选择 | 第51-57页 |
·调制编码方式的选择 | 第52-53页 |
·多天线模式选择 | 第53-54页 |
·自适应性能仿真 | 第54-57页 |
·AMC 核心模块的 DSP 实现 | 第57-68页 |
·DSP 软件平台简介 | 第57-58页 |
·SNR 估计的 DSP 实现 | 第58-67页 |
·自适应 MCS 选择的设计及实现 | 第67-68页 |
·性能分析 | 第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反馈延迟系统下的 AMC | 第69-79页 |
·延时对 AMC 的影响 | 第69-73页 |
·反馈延时模型 | 第69页 |
·反馈延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69-70页 |
·反馈延时的性能仿真 | 第70-73页 |
·利用 CQI 前向相关进行回归预测 | 第73-77页 |
·回归预测算法模型 | 第73页 |
·反馈延时模型 | 第73-75页 |
·回归预测的性能仿真分析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9页 |
·工作展望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附录 A 攻硕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89页 |
附录 B CQI-MCS 对应关系表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