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7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定容燃烧弹实验系统 | 第17-21页 |
·混合气配制系统 | 第18-19页 |
·点火电极单元 | 第19-20页 |
·纹影与高速摄影系统 | 第20页 |
·压力测量系统 | 第20-21页 |
·时序控制系统 | 第21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2章 定容燃烧弹实验图像处理方法 | 第27-56页 |
·球形火焰特征 | 第27-28页 |
·滤波去噪 | 第28-29页 |
·火焰图片的边缘检测 | 第29-40页 |
·Robert算子 | 第30-31页 |
·Sobel算子 | 第31页 |
·Prewitt算子 | 第31-32页 |
·Laplacian算子 | 第32页 |
·Canny算子 | 第32-33页 |
·五种边缘检测算子比较 | 第33-40页 |
·动态帧差阈值法 | 第40-41页 |
·定容燃烧弹实验图像火焰半径提取算法 | 第41-55页 |
·基于C-均值聚类圆弧检测法 | 第41-42页 |
·射线定弧法 | 第42-43页 |
·C-均值聚类-射线定弧组合法 | 第43页 |
·三种算法比较 | 第43-50页 |
·Hough变换算法简介 | 第50-53页 |
·C-均值聚类-射线定弧组合法与Hough变换算法比较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3章 定容燃烧弹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56-64页 |
·K值(标定比例)的确定 | 第56-57页 |
·拉伸火焰传播速度S_n | 第57页 |
·火焰拉伸率α | 第57-58页 |
·马克斯坦长度的计算方法 | 第58-60页 |
·已燃气和未燃气体密度比几/Pu计算方法 | 第60页 |
·已燃气与未燃气密度比几/uPFI。net算法 | 第60页 |
·无拉伸层流燃烧速度肠的计算 | 第60-61页 |
·质量燃烧速度 | 第61页 |
·数据平滑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基于Fluent的已燃气和未燃气体密度比ρ_b/ρ_u算法 | 第64-90页 |
·Fluent软件简介 | 第64页 |
·Fluent软件的预混燃烧数学模型 | 第64-70页 |
·Fluent预混燃烧理论 | 第64-67页 |
·火焰前锋传播模型 | 第67-68页 |
·Fluent火焰传播速度模型 | 第68页 |
·火焰拉伸效应与梯度扩散 | 第68-69页 |
·Fluent中的预混燃烧公式 | 第69-70页 |
·温度场的计算 | 第70页 |
·定容燃烧弹腔体网格划分 | 第70-79页 |
·Gambit软件简介 | 第70-71页 |
·Gambit网格划分机理 | 第71页 |
·Quad-Map机理划分容弹网格 | 第71-72页 |
·Quad-Pave机理划分容弹网格 | 第72-74页 |
·Tri-Pave机理划分容弹网格 | 第74-75页 |
·定容燃烧弹中心点火网格划分方法 | 第75-77页 |
·基于三种不同机理网格比较 | 第77-79页 |
·求解器的比较及选用 | 第79页 |
·定义预混燃烧边界条件 | 第79-80页 |
·迭代计算结果分析 | 第80-84页 |
·Fluent瞬态动网格模拟氢气燃烧动画过程 | 第84-85页 |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及误差分析 | 第85-87页 |
·利用Fluent瞬态动网格模拟氢气燃烧动画过程求解ρ_b/ρ_u方法 | 第87-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5章 定容燃烧弹实验数据处理程序FMC | 第90-111页 |
·定容燃烧弹实验数据处理程序FMC | 第90页 |
·FMC输入输出方式及数据保存形式 | 第90-92页 |
·FMC图像处理操作区 | 第92-93页 |
·FMC比例尺确定方法 | 第93-94页 |
·FMC处理结果显示区 | 第94-95页 |
·FMC处理图片显示区 | 第95-96页 |
·FMC参数设置区 | 第96-98页 |
·FMC与商业软件Photoshop处理的容弹图片比较 | 第98-101页 |
·FMC数据处理速度 | 第101页 |
·512×512像素图片与768×768像素图片兼容 | 第101-103页 |
·不同分辨度与不同图像特征火焰图片的处理 | 第103-106页 |
·FMC在定容燃烧弹实验中的应用 | 第106-107页 |
·FMC误差分析 | 第107-108页 |
·程序流程图 | 第108-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1-115页 |
·总结 | 第111-113页 |
·展望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情况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