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0页 |
插图清单 | 第10-12页 |
表格清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分类 | 第13页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拓扑结构 | 第13-15页 |
·电压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13页 |
·电流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13-14页 |
·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14-15页 |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15页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特性 | 第16-17页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发展 | 第17-18页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级联多电平变流器的调制原理 | 第20-30页 |
·载波移相 SPWM 技术的基本调制原理 | 第20-21页 |
·载波移相调制技术的数学分析 | 第21-27页 |
·功率单元输出电压的数学分析 | 第21-25页 |
·级联多电平变流器输出电压的数学分析 | 第25-27页 |
·级联型多电平变流器的工作模式分析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检测方法 | 第30-46页 |
·引言 | 第30页 |
·傅里叶变化法 | 第30-35页 |
·傅里叶变换的基本理论 | 第30-34页 |
·傅立叶级数三角形式 | 第31页 |
·傅立叶级数指数形式 | 第31-32页 |
·离散傅立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 form,简称 DFT) | 第32页 |
·快速傅立叶变换(Fast Four ier Transform,简称 FFT) | 第32-33页 |
·离散傅立叶算法与快速傅立叶算法的比较 | 第33-34页 |
·傅立叶变换法的局限性 | 第34-35页 |
·自适应谐波电流检测法 | 第35-37页 |
·自适应噪声对消法 | 第35页 |
·自适应谐波电流检测法 | 第35-36页 |
·改进型自适应谐波电流检测法 | 第36-37页 |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检测方法 | 第37-45页 |
·三相电路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 第37-39页 |
·基于 p-q 运算法的三相谐波检测 | 第39-40页 |
·基于 ip-iq运算法的三相谐波检测 | 第40-42页 |
·一种新的单相瞬时谐波及无功电流检测方法 | 第42-43页 |
·基于单相谐波检测法的三相检测新方法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并联型 H 桥级联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系统设计 | 第46-53页 |
·并联型 APF 的工作原理 | 第46-47页 |
·APF 的电流跟踪与并网控制策略 | 第47-50页 |
·电流跟踪策略 | 第47-48页 |
·变流器并网控制策略 | 第48-50页 |
·APF 系统仿真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实验装置与实验结果 | 第53-66页 |
·H 桥级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主电路结构 | 第53页 |
·H 桥级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参数设计 | 第53-58页 |
·主电路容量的计算 | 第53-54页 |
·直流侧电压的计算和电容的选取 | 第54-56页 |
·并网电感值的选取 | 第56-58页 |
·主电路开关器件的选择 | 第58页 |
·DSPF2812 的外围电路 | 第58-60页 |
·供电电源模块 | 第58-59页 |
·时钟振荡电路 | 第59页 |
·外部存储器电路 | 第59-60页 |
·JTAG 接口电路 | 第60页 |
·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 第60-62页 |
·电流采样电路 | 第60-61页 |
·电压采样电路 | 第61-62页 |
·硬件锁相电路的设计 | 第62-63页 |
·软件流程设计 | 第63-64页 |
·实验验证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6-67页 |
·全文总结 | 第66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