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1.前言 | 第11-23页 |
| ·转基因玉米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国外转基因玉米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国内转基因玉米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Bt 类抗虫基因 | 第12-14页 |
| ·Bt 类抗虫基因的分类 | 第12-13页 |
| ·Bt 基因的分布 | 第13页 |
| ·Bt 类抗虫基因的结构 | 第13-14页 |
| ·Bt 抗虫基因的表达修饰 | 第14页 |
| ·转基因玉米遗传转化的方法 | 第14-17页 |
| ·基因枪轰击法 | 第15页 |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15-16页 |
| ·花粉管通道法 | 第16页 |
| ·子房注射法 | 第16-17页 |
| ·电激法 | 第17页 |
| ·PEG 介导法 | 第17页 |
| ·转基因植物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17-21页 |
| ·基因整合水平检测 | 第17-18页 |
| ·转录水平上检测 | 第18-20页 |
| ·翻译水平上检测 | 第20-21页 |
| ·转基因植物的生物鉴定 | 第21页 |
|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 2.材料与方法 | 第23-31页 |
| ·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 ·载体来源 | 第23页 |
| ·植物材料 | 第23-24页 |
| ·试验药品 | 第24页 |
| ·供试虫卵 | 第24页 |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24页 |
| ·方法 | 第24-31页 |
| ·转基因玉米植株的获得 | 第24-26页 |
| ·转基因玉米植株的遗传稳定性鉴定 | 第26-27页 |
| ·转基因玉米各组织器官中 Cry1Ab 基因的表达 | 第27-29页 |
| ·目的性状的有效性鉴定 | 第29页 |
| ·农艺性状和环境适应能力 | 第29-31页 |
| 3.结果和分析 | 第31-45页 |
| ·转 Cry1Ab 基因玉米植株的获得 | 第31-33页 |
| ·基因枪转化 | 第31-32页 |
| ·PCR 检测 | 第32-33页 |
| ·试纸条检测 | 第33页 |
| ·转 Cry1Ab 基因玉米遗传稳定性鉴定 | 第33-38页 |
| ·转基因玉米各组织器官中 Cry1Ab 的表达量 | 第38-41页 |
| ·RT-PCR 比较各组织器官中抗虫 Cry1Ab 基因的表达量 | 第38-39页 |
| ·实时荧光定量 PCR | 第39-41页 |
| ·目的性状的有效性鉴定 | 第41-43页 |
| ·室内接虫 | 第41页 |
| ·田间接虫 | 第41-43页 |
| ·农艺性状调查 | 第43-45页 |
| 4.讨论与结论 | 第45-49页 |
| ·讨论 | 第45-48页 |
| ·转基因玉米植株的获得 | 第45页 |
| ·转基因玉米遗传稳定性分析 | 第45-46页 |
| ·转 Cry1Ab 基因玉米转录水平上的表达 | 第46-47页 |
| ·转 Cry1Ab 基因玉米抗虫性鉴定及农艺性状分析 | 第47-48页 |
| ·后续工作 | 第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