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梅尧臣研究

目录第1-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前言第9-16页
一 二十世纪以来梅尧臣研究述评第16-28页
 (一) 二十世纪前八十年之梅尧臣研究第16-17页
 (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之梅尧臣研究第17-28页
二 梅尧臣的家世考第28-48页
 (一) 梅尧臣的家世第28-39页
 (二) 梅询对梅尧臣的影响第39-48页
三 梅尧臣的生平研究第48-68页
 (一) 梅尧臣的名号考释第48-50页
 (二) 谢绛、钱惟演对梅尧臣的影响第50-53页
 (三) 科举考试对梅尧臣的影响第53-57页
 (四) “仕”与“隐”的矛盾第57-61页
 (五) 梅尧臣的性格志趣第61-68页
四 论梅尧臣的儒、释、道三教思想第68-77页
 (一) 我世本儒术第68-69页
 (二) 喜与高僧语第69-74页
 (三) 老氏吾将师第74-77页
五 论梅诗的题材构成及其开拓意义第77-128页
 (一) 现实题材诗第83-100页
 (二) 人文题材诗第100-112页
 (三) 咏史怀古诗第112-119页
 (四) 悼亡诗第119-128页
六 论宛陵体第128-143页
 (一) “宛陵体”名称的演变第128-135页
 (二) “宛陵体”诗歌的风格内涵第135-140页
 (三) “宛陵体”诗歌的地位和影响第140-143页
七 朱东润《梅尧臣集编年校注》辨正第143-150页
 (一) 梅诗讹误辨正第143-147页
 (二) 《别三十第彦臣》系年及《送弟禹臣》补注辨正第147-150页
八 梅尧臣的文和词研究第150-163页
 (一) 梅尧臣的古文第150-159页
 (二) 梅尧臣的词第159-163页
九 论梅尧臣注《孙子兵法》第163-185页
 (一) 梅注版本考第163-171页
 (二) 梅注的时代背景第171-174页
 (三) 梅注的动机和时间第174-178页
 (四) 梅注的特点第178-179页
 (五) 梅注的军事思想第179-182页
 (六) 梅注的影响第182-185页
附录:梅墝臣《孫子注》校点第185-238页
结语第238-241页
参考文献第241-252页
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第252-253页
后记第253-255页

论文共2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常州剧坛研究
下一篇:翻译的修辞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