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0-19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 第13-17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 ·研究思路和基本内容 | 第17-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 ·基本内容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 第2章 能源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第19-31页 |
| ·能源强度相关概念介绍 | 第19-20页 |
| ·价格因素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 第20-21页 |
| ·结构因素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 第21-27页 |
| ·三次产业结构 | 第21-22页 |
| ·工业结构 | 第22-23页 |
| ·城市化水平 | 第23-25页 |
| ·投资结构 | 第25-26页 |
| ·能源消费结构 | 第26-27页 |
| ·效率因素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 第27-29页 |
| ·能源强度模型的构建 | 第29-31页 |
| 第3章 青海省能源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动状况 | 第31-38页 |
| ·青海省能源强度的变动现状 | 第31-32页 |
| ·青海省能源价格水平的变动现状 | 第32-33页 |
| ·青海省经济结构的变动现状 | 第33-36页 |
| ·青海省能源效率因素的变动 | 第36页 |
| ·小结 | 第36-38页 |
| 第4章 青海省能源强度变动与各影响因素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38-45页 |
| ·变量的选取和说明 | 第38页 |
| ·偏最小二乘法的选用 | 第38-39页 |
| ·使用偏最小二乘法的实证分析 | 第39-43页 |
| ·特异点识别 | 第39-40页 |
| ·VIP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 | 第40-41页 |
| ·模型拟合参数 | 第41-42页 |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3页 |
| ·结论及分析 | 第43-45页 |
| 第5章 政策建议 | 第45-50页 |
| ·构建合理的能源价格体系,降低能源强度 | 第45-46页 |
|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 第46-48页 |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重工业比重 | 第46-47页 |
| ·推进城市化建设,使能源消费集约化 | 第47-48页 |
| ·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各产业平衡发展 | 第48页 |
|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 | 第48页 |
| ·开发和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 第48-50页 |
| ·加强R&D投入,推动自主创新 | 第48-49页 |
| ·吸引外商投资,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 第49-50页 |
| 第6章 全文总结和未来研究展望 | 第50-52页 |
| ·全文总结 | 第50页 |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