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缩略词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副猪嗜血杆菌研究 | 第12-14页 |
·副猪嗜血杆菌概述 | 第12页 |
·副猪嗜血杆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革兰氏阴性细菌自转运蛋白 | 第14-16页 |
·自转运蛋白结构特征 | 第14页 |
·自转运蛋白的主要功能 | 第14-16页 |
·自转运蛋白的应用价值 | 第16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7-32页 |
·实验材料 | 第17-21页 |
·菌株、细胞、感染血清及质粒载体 | 第17-18页 |
·酶、试剂、试剂盒 | 第18页 |
·培养基及抗生素的配制 | 第18-19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19-21页 |
·实验动物 | 第21页 |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引物 | 第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32页 |
·副猪嗜血杆菌的培养及基因组的提取 | 第21-22页 |
·基因克隆 | 第22-25页 |
·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SDS-PAGE检测 | 第25-26页 |
·AT2-PD和AT3-PD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6-29页 |
·细菌细胞膜总蛋白及分泌蛋白的提取 | 第29页 |
·Western blot分析 | 第29页 |
·细胞的培养 | 第29-30页 |
·细菌粘附实验 | 第30-31页 |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 | 第31-3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2-47页 |
·基因克隆及蛋白的原核表达 | 第32-35页 |
·at2和at3基因及at2-pd和at3-pd的克隆与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2-34页 |
·AT2-PD和AT3-PD蛋白的纯化 | 第34-35页 |
·AT2-PD和AT3-PD蛋白的单抗隆抗体制备 | 第35-37页 |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及克隆 | 第35-36页 |
·Western-blot分析杂交瘤细胞上清 | 第36页 |
·间接ELISA测定单抗腹水效价 | 第36-37页 |
·AT2和AT3蛋白的细胞定位分析 | 第37-41页 |
·AT2和AT3蛋白在工程菌E.coli/BL21(DE3)上的定位 | 第38-40页 |
·AT2和AT3蛋白在HPS上的定位 | 第40-41页 |
·AT2和AT3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 | 第41-43页 |
·at2和at3基因在HPS标准血清型菌株中的分布情况 | 第41-42页 |
·间接ELISA及Western-blot分析AT2和AT3蛋白的免疫原性 | 第42-43页 |
·蛋白与细胞相互作用结果 | 第43-47页 |
·E.coli/BL21(DE3)-AT2、E.coli/BL21(DE3)-AT3分别与PIEC、SJPL及猪气管上皮原代细胞的粘附与粘附阻遏实验 | 第43-45页 |
·AT2-PD和AT3-PD蛋白分别与PIEC、SJPL及猪气管上皮原代细胞的结合实验 | 第45-47页 |
5 讨论 | 第47-50页 |
·AT2和AT3蛋白的细菌定位情况及体外表达差异 | 第47页 |
·AT2和AT3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 第47-48页 |
·AT2和AT3蛋白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 第48-49页 |
·AT2和AT3蛋白的功能有待深入研究 | 第49-50页 |
6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