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国家出资企业资产收益权的客体和范围 | 第10-14页 |
一、国家出资企业资产收益权的客体 | 第10-12页 |
(一) 国家出资企业资产收益的概念辨析 | 第10-12页 |
(二) 国家出资企业出资代表人的收益 | 第12页 |
二、国家出资企业资产收益权的范围 | 第12-14页 |
(一) 经营性收益权和非经营性收益权 | 第13页 |
(二) 中央收益权和地方收益权 | 第13-14页 |
第二部分 国家出资企业出资代表人的确定 | 第14-23页 |
一、国外国家出资企业出资代表人制度的经验和启示 | 第14-16页 |
(一) 国外国家出资企业的模式 | 第14-16页 |
(二) 国外国家出资企业出资代表人制度的启示 | 第16页 |
二、我国国家出资企业出资人多样性分析 | 第16-19页 |
(一) 国家出资企业的多元化 | 第17页 |
(二) 国家出资企业出资人的多样性 | 第17-19页 |
三、我国国家出资企业出资代表人的确定 | 第19-23页 |
(一)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 第19-21页 |
(二) 中央国资委和地方国资委 | 第21-23页 |
第三部分 出资代表人分享国家出资企业资产收益的理论依据 | 第23-29页 |
一、出资代表人分享国家出资企业资产收益的所有权基础 | 第23-25页 |
(一) 国有资产的国家所有权是出资代表人享有资产收益权的基础 | 第23-24页 |
(二) 国家所有权的公共性决定应由政府代表国家享有国有资产收益权 | 第24-25页 |
二、出资代表人分享国家出资企业资产收益的公司法基础 | 第25-29页 |
(一) 现代公司股利分红制度是出资代表人享有资产收益权的前提 | 第25-26页 |
(二) 出资代表人资产收益权不同于一般的股权 | 第26-29页 |
第四部分 国家出资企业出资代表人资产收益份额及其实现 | 第29-40页 |
一、国家出资企业不向出资代表人分配资产收益的成因与弊端 | 第29-32页 |
(一) 国家出资企业不向出资代表人分配资产收益的成因 | 第29-30页 |
(二) 国家出资企业不向出资代表人分配资产收益的弊端 | 第30-32页 |
二、出资代表人享有国家出资企业资产收益的规定及不足 | 第32-35页 |
(一)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及不足 | 第33-34页 |
(二) 《国务院关于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的规定及不足 | 第34-35页 |
三、国家出资企业不向出资代表人分配资产收益的制度完善 | 第35-40页 |
(一) 提高出资代表人资产收益的分配比例 | 第36-37页 |
(二) 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约束机制 | 第37-38页 |
(三)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 第38页 |
(四) 建立国有资本性支出来源于国有资本收益的约束制度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