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0-13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中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分析界定 | 第14-15页 |
一、 土地征收 | 第14-15页 |
二、 地方政府行为 | 第15页 |
第二节 相关的理论分析 | 第15-19页 |
一、 政府行为理论 | 第15-17页 |
二、 公共利益理论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中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 第19-30页 |
第一节 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中的动机分析 | 第19-23页 |
一、 地方政府介入土地征收的行为动机 | 第19-21页 |
二、 地方政府行为的动机与结果的关系分析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土地征收中各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 | 第23-26页 |
一、 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角色定位 | 第23-25页 |
二、 用地单位在土地征收中的角色定位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土地征收中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及其行为关系 | 第26-30页 |
一、 土地征收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 | 第26-28页 |
二、 地方政府、农民、用地单位间的行为关系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广西武鸣县土地征收的现状分析 | 第30-39页 |
第一节 广西武鸣县基本情况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广西武鸣县征收土地的主要做法 | 第32-35页 |
一、 加强土地征收的组织领导 | 第32-33页 |
二、 规范土地征收程序 | 第33-34页 |
三、 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并加强监督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武鸣县土地征收工作取得的成效 | 第35-37页 |
一、 基本完成了征地指标 | 第35-36页 |
二、 多部门协助与监督 | 第36页 |
三、 强化用地管理和监控 | 第36页 |
四、 较好地执行了补偿标准 | 第36-37页 |
第四节 武鸣县在土地征收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 第37-39页 |
一、 征地补偿标准偏低 | 第37页 |
二、 被征地农民长效补偿机制不够完善 | 第37-38页 |
三、 征地拆迁安置服务工作相对滞后 | 第38页 |
四、 工业用地供应量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我国地方政府征地中存在问题以及不当行为的分析 | 第39-52页 |
第一节 我国土地征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9-42页 |
一、 征收的前提条件和目的界定不清 | 第39-40页 |
二、 征收程序缺乏公开性与参与性 | 第40页 |
三、 征地补偿制度不够完善 | 第40-42页 |
第二节 征地中地方政府行为不当的主要表现 | 第42-44页 |
一、 滥用征地权违法用地 | 第42页 |
二、 实行低价补偿 | 第42-43页 |
三、 大量土地征而不用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征地中地方政府行为不当的原因分析 | 第44-52页 |
一、 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因素的影响 | 第44-46页 |
二、 地方政府主体行为的影响 | 第46-48页 |
三、 被征地农民行为的影响 | 第48-50页 |
四、 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土地征收中地方政府行为优化的路径 | 第52-61页 |
第一节 完善征地制度地设计 | 第52-54页 |
一、 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 第52页 |
二、 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 第52-54页 |
第二节 明确规定征地中地方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 第54-57页 |
一、 合理定位地方政府职能 | 第54-55页 |
二、 在征地中突出地方政府的责任 | 第55-57页 |
第三节 完善监督机制以规范地方政府征地行为 | 第57-59页 |
一、 健全监督体系,明确各监督主体的作用 | 第57-58页 |
二、 强化地方政府的征收管理过程 | 第58页 |
三、 实现内部协同监管 | 第58-59页 |
第四节 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长效社会保障体系 | 第59-61页 |
一、 实施扶助失地农民工程 | 第59页 |
二、 重点抓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工作 | 第59页 |
三、 完善安置的配套设施 | 第59-60页 |
四、 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管理与分配 | 第60页 |
五、 切实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第60-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