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3页 |
·中间相简介 | 第17-23页 |
·中间相发展历史 | 第17-18页 |
·中间相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及组成 | 第18-21页 |
·中间相沥青的种类 | 第21-22页 |
·中间相沥青的流动性能 | 第22-23页 |
·中间相沥青的合成方法 | 第23-26页 |
·直接热缩聚法 | 第23-24页 |
·催化合成法 | 第24-25页 |
·其它合成方法 | 第25-26页 |
·中间相沥青的改性 | 第26-27页 |
·溶剂浸湿法 | 第26页 |
·空气吹扫法 | 第26页 |
·化学改性 | 第26-27页 |
·中间相沥青的应用 | 第27-29页 |
·高性能炭纤维 | 第27页 |
·粘结剂 | 第27页 |
·中间相炭微球 | 第27-28页 |
·泡沫炭 | 第28页 |
·炭炭复合材料 | 第28-29页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29-33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29-30页 |
·煤液化残渣的应用研究进展及意义 | 第30-33页 |
第二章 实验原料、装置、主要内容和测试方法 | 第33-40页 |
·前言 | 第33页 |
·原料 | 第33-34页 |
·沥青原料 | 第33页 |
·化学试剂 | 第33-34页 |
·实验装置 | 第34-35页 |
·旋转蒸发器 | 第34页 |
·高压反应釜 | 第34-35页 |
·主要内容 | 第35-37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35页 |
·技术方案 | 第35-36页 |
·热处理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反应 | 第36-37页 |
·主要测试方法 | 第37-40页 |
·族组成分析 | 第37-38页 |
·元素分析 | 第38页 |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分析 | 第38页 |
·红外分析 | 第38页 |
·核磁共振分析 | 第38-39页 |
·软化点 | 第39页 |
·中间相光学结构分析 | 第39页 |
·样品灰分 | 第39页 |
·XRD 分析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煤加氢液化残渣平均分子结构的研究 | 第40-50页 |
·前言 | 第40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样品制备 | 第40页 |
·测试分析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样品基本性能及参数 | 第41页 |
·平均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 第41-42页 |
·FT-IR分析 | 第42-43页 |
·~1H-NMR 和~(13)C-NMR 表征结果 | 第43-45页 |
·平均分子结构参数的计算 | 第45-48页 |
·平均分子结构模型的推测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直接热缩聚法制备中间相沥青的研究 | 第50-64页 |
·前言 | 第50页 |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中间相沥青的合成 | 第50页 |
·测试分析 | 第50-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63页 |
·反应温度、时间对中间相形貌的影响 | 第51-57页 |
·反应温度、时间对中间相含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反应温度、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结束压力的研究 | 第59-60页 |
·中间相沥青族组成分析 | 第60-61页 |
·中间相沥青可溶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催化法制备中间相沥青的研究 | 第64-78页 |
·前言 | 第64页 |
·实验部分 | 第64-65页 |
·中间相沥青的合成 | 第64页 |
·测试分析 | 第64-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6页 |
·反应温度、时间对中间相形貌的影响 | 第65-67页 |
·反应温度、时间对中间相含量的影响 | 第67-68页 |
·反应温度、时间对软化点的影响 | 第68-69页 |
·结束压力的研究 | 第69页 |
·中间相沥青族组成分析 | 第69-70页 |
·中间相沥青可溶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 第70-71页 |
·残留催化剂的去除及表征 | 第71-73页 |
·催化法与直接热缩聚法制备中间相沥青的比较 | 第73-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
作者和导师介绍 | 第86-87页 |
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