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3页 |
·碳纤维研究的发展背景及现状 | 第15-16页 |
·聚丙烯腈基原丝制碳纤维的特点 | 第16-30页 |
·聚丙烯腈合成工艺研究 | 第18-19页 |
·聚丙烯腈纺丝原液的研究 | 第19-20页 |
·聚丙烯腈基原丝的纺丝工艺研究 | 第20-22页 |
·预氧化过程研究 | 第22-28页 |
·聚丙烯腈预氧化丝(POF)与超细纤维 | 第28-29页 |
·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的关键点 | 第29-30页 |
·本课题的探讨内容及目标意义 | 第30-33页 |
·研究内容 | 第30页 |
·研究目标 | 第30-3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3-39页 |
·实验原材料及其处理 | 第33页 |
·聚合及分子量分布所用原料 | 第33页 |
·预氧化研究所用原料 | 第33页 |
·实验过程与装置 | 第33-36页 |
·聚合及分子量分布测定所用装置及过程 | 第33-35页 |
·预氧化装置及过程 | 第35-36页 |
·预氧丝所用的表征仪器及方法 | 第36-39页 |
·广角X-射线衍射(XRD) | 第36页 |
·差示量热分析与热失重分析(DSC、TG) | 第36页 |
·预氧丝的体密度表征 | 第36页 |
·纤维直径的测量 | 第36页 |
·纤维拉伸强度的计算 | 第36-37页 |
·固相核磁表征 | 第37页 |
·电子扫描显微镜(SEM) | 第37-39页 |
第三章 聚丙烯腈沉淀聚合中异相反应区对其分子量分布贡献的研究 | 第39-57页 |
·前言 | 第39-40页 |
·实验所需理论推导 | 第40-45页 |
·液相中分子量分布函数 | 第41-42页 |
·沉淀相中分子量分布函数 | 第42-44页 |
·反应体系中分子量分布Q与液固贡献比r的关系 | 第44-45页 |
·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及结果讨论 | 第45-56页 |
·均聚聚丙烯腈沉淀聚合的理论分析其液固贡献 | 第45-49页 |
·不含分散剂的聚丙烯腈共聚沉淀聚合的液固贡献r与其影响规律考察 | 第49-53页 |
·使用分散剂的聚丙烯腈共聚沉淀聚合的液固贡献r与其影响规律考察 | 第53-56页 |
·沉淀聚合液固贡献结论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高分子量原丝的预氧化细化工艺及机理的研究 | 第57-105页 |
·研究基础 | 第57-58页 |
·实验参数选择及过程设计 | 第58-59页 |
·不同预氧化牵伸比对预氧化过程及预氧丝性能影响 | 第59-74页 |
·不同预氧化牵伸比对预氧丝直径变化过程及影响 | 第59-61页 |
·不同预氧化牵伸比对预氧丝体密度变化过程及影响 | 第61-62页 |
·不同预氧化牵伸比对预氧丝强度变化过程及影响 | 第62-64页 |
·不同预氧化牵伸比对预氧丝断裂伸长率变化过程及影响 | 第64-65页 |
·不同预氧化牵伸比对预氧丝线质量变化过程及影响 | 第65-66页 |
·不同预氧化牵伸比对预氧丝固相核磁的表现 | 第66-67页 |
·不同预氧化牵伸比对预氧丝结晶效果的XRD表现 | 第67-70页 |
·不同预氧化牵伸比对预氧丝高温热失重的表现 | 第70-73页 |
·不同预氧化牵伸比对预氧丝表面断面的影响 | 第73-74页 |
·不同预氧化时间对预氧化过程及预氧丝性能影响 | 第74-90页 |
·不同预氧化停留时间对预氧丝直径变化过程及影响 | 第75-77页 |
·不同预氧化时间对预氧丝体密度变化过程及影响 | 第77-78页 |
·不同预氧化时间对预氧丝强度变化过程及影响 | 第78-80页 |
·不同预氧化时间对预氧丝断裂伸长率变化过程及影响 | 第80-81页 |
·不同预氧化时间对预氧丝线质量变化过程及影响 | 第81-82页 |
·不同预氧化时间对预氧丝固相核磁的表现 | 第82-84页 |
·不同预氧化时间对预氧丝结晶效果的XRD表现 | 第84-85页 |
·不同预氧化时间对预氧丝高温热失重的表现 | 第85-88页 |
·不同预氧化时间对预氧丝表面断面的影响 | 第88-90页 |
·不同预氧化温度梯度对预氧化过程及预氧丝性能影响 | 第90-103页 |
·不同预氧化温度梯度对预氧丝直径变化过程及影响 | 第90-92页 |
·不同预氧化温度梯度对预氧丝体密度变化过程及影响 | 第92-93页 |
·不同预氧化温度梯度对预氧丝强度变化过程及影响 | 第93-94页 |
·不同预氧化温度梯度对预氧丝断裂伸长率变化过程及影响 | 第94-96页 |
·不同预氧化温度梯度对预氧丝线质量变化过程及影响 | 第96页 |
·不同预氧化温度梯度对预氧丝固相核磁的表现 | 第96-97页 |
·不同预氧化温度梯度对预氧丝结晶效果的XRD表现 | 第97-99页 |
·不同预氧化温度梯度对预氧丝高温热失重的表现 | 第99-101页 |
·不同预氧化时间对预氧丝表面断面的影响 | 第101-103页 |
·预氧化过程对预氧丝性能影响总结 | 第103-10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3页 |
致谢 | 第113-115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5-117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17-118页 |
附表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