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收益管理的客运专线差别定价和存量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文章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第16-18页 |
| 第2章 收益管理理论及客运专线的适用性分析 | 第18-29页 |
| ·收益管理理论 | 第18-23页 |
| ·收益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第18-19页 |
| ·收益管理的核心理念 | 第19-20页 |
| ·收益管理的管理准则 | 第20页 |
| ·收益管理的实施要则 | 第20-21页 |
| ·收益管理的主要研究领域 | 第21-23页 |
| ·客运专线引入收益管理的适用性分析 | 第23-28页 |
| ·动车组票价的构成 | 第23页 |
| ·动车组票价的管理权限 | 第23-24页 |
| ·动车组票价的执行 | 第24页 |
| ·客运专线应用收益管理的条件分析 | 第24-25页 |
| ·客运专线收益管理与航空收益管理的差别 | 第25-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客运专线的差别定价和存量控制方法 | 第29-45页 |
| ·差别定价 | 第29-33页 |
| ·差别定价的含义 | 第29页 |
| ·差别定价的经济学原理 | 第29-30页 |
| ·差别定价与客运专线运输市场细分 | 第30-31页 |
| ·国外客运专线差别定价的案例 | 第31-32页 |
| ·我国客运专线差别定价的方向 | 第32-33页 |
| ·存量控制 | 第33-35页 |
| ·存量控制的含义 | 第33-35页 |
| ·嵌套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35-41页 |
| ·两票价等级存量控制问题 | 第36-37页 |
| ·Littlewood法则 | 第37-38页 |
| ·多票价等级存量控制问题 | 第38-40页 |
| ·存量控制的调整 | 第40-41页 |
| ·常用的网络存量控制方法 | 第41-43页 |
| ·基于区间的存量控制方法 | 第41-42页 |
| ·基于网络的存量控制方法 | 第42-43页 |
| ·基于影子价格的存量控制方法 | 第43-44页 |
| ·影子价格的意义 | 第43页 |
| ·影子价格比例分摊法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客运专线的多区间座位存量控制模型 | 第45-51页 |
| ·多区间座位存量控制的EMSR模型 | 第45-46页 |
| ·求解步骤 | 第46-47页 |
| ·算例 | 第47-50页 |
| ·结果分析 | 第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客运专线差别定价和座位存量控制的联合模型 | 第51-56页 |
| ·差别定价和座位存量控制的联合模型 | 第51-53页 |
| ·符号说明 | 第51-52页 |
| ·定价规则 | 第52页 |
| ·需求函数 | 第52-53页 |
| ·差别定价和座位存量控制的联合模型模型 | 第53页 |
| ·算例 | 第53-54页 |
| ·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9页 |
| 主要工作和不足 | 第56-57页 |
| 展望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 附录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