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 ·水稻机械种植概述 | 第14页 |
| ·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移栽机构的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共轭凸轮非圆行星轮系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的数学模型 | 第21-36页 |
| ·机构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 第22-23页 |
| ·非圆行星轮系传动特性分析 | 第23-27页 |
| ·主、从动齿轮节曲线分析 | 第24-25页 |
| ·传动比分析 | 第25-27页 |
| ·非圆行星轮系牵引机构运动分析 | 第27-29页 |
| ·行星轮系角位移分析 | 第27-28页 |
| ·角速度分析 | 第28页 |
| ·角加速度分析 | 第28-29页 |
| ·摆动式共轭凸轮机构分析 | 第29-32页 |
| ·凸轮运动规律 | 第29-30页 |
| ·主凸轮轮廓曲线计算 | 第30-31页 |
| ·副凸轮轮廓曲线计算 | 第31-32页 |
| ·移栽臂相对转角分析 | 第32-33页 |
| ·移栽机构相对运动分析 | 第33-34页 |
| ·相对位移分析 | 第33页 |
| ·相对速度分析 | 第33-34页 |
| ·相对加速度分析 | 第34页 |
| ·移栽机构绝对运动分析 | 第34-35页 |
| ·绝对位移分析 | 第34-35页 |
| ·绝对速度分析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共轭凸轮非圆行星轮系水稻钵苗移栽机构 CAA 系统开发与实现 | 第36-46页 |
| ·优化软件概述 | 第36-39页 |
| ·软件开发的背景及意义 | 第36页 |
| ·软件开发及应用环境 | 第36页 |
| ·移栽机构软件系统的结构及特点 | 第36-39页 |
| ·移栽机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优化软件系统主要功能介绍 | 第39-45页 |
| ·移栽机构运动分析软件的开发 | 第39-41页 |
| ·共轭凸轮机构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 | 第41-43页 |
| ·变性椭圆齿轮齿廓生成软件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共轭凸轮非圆行星系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参数优化 | 第46-58页 |
| ·移栽机构参数优化的目标要求 | 第46-48页 |
| ·优化目标的定制 | 第46-47页 |
| ·结构参数优化的方法 | 第47-48页 |
| ·参数变化对分插机构运动特性的影响 | 第48-54页 |
| ·移栽机构参数影响分析步骤 | 第48页 |
| ·移栽机构参数变化的影响 | 第48-54页 |
| ·移栽机构各参数的优化 | 第54-56页 |
| ·移栽机构优化参数的确定 | 第54-55页 |
| ·移栽机构参数优化的结果 | 第55-56页 |
| ·共轭凸轮摆动机构传动特性分析 | 第56-57页 |
| ·共轭凸轮压力角分析 | 第56-57页 |
| ·主凸轮曲率半径分析 | 第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共轭凸轮非圆行星轮系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的结构设计 | 第58-65页 |
| ·移栽机构的整体结构设计 | 第58-59页 |
| ·移栽机构结构设计 | 第59-63页 |
| ·非圆行星轮系牵引机构的设计和安装 | 第59-60页 |
| ·共轭凸轮摆动机构的设计和安装 | 第60页 |
| ·移栽臂的设计 | 第60-62页 |
| ·移栽机构初始安装位置 | 第62-63页 |
| ·部件设计的注意事项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六章 共轭凸轮非圆行星轮系水稻钵苗移栽机构三维建模及虚拟样机仿真 | 第65-77页 |
| ·系统环境介绍 | 第65页 |
| ·变性椭圆齿轮的实体建模 | 第65-66页 |
| ·移栽机构虚拟样机三维建模的实现 | 第66-68页 |
| ·移栽机构总装配体的干涉检查 | 第68页 |
| ·基于 ADAMS 移栽机构虚拟样机动态仿真 | 第68-71页 |
| ·虚拟样机三维模型的导入 | 第68-69页 |
| ·机构模型的简化 | 第69页 |
| ·施加约束和驱动及载荷 | 第69-71页 |
| ·样机仿真分析与结果 | 第71-76页 |
| ·秧针尖点运动轨迹分析 | 第72-73页 |
| ·后处理分析 | 第73-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 ·总结 | 第77-78页 |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