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水稻插秧机械化现状 | 第11-13页 |
·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 第13-15页 |
·我国插秧机的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分插机构的研究和发展 | 第16-19页 |
·偏心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 | 第17页 |
·正齿行星轮式分插机构 | 第17-18页 |
·椭圆差速分插机构 | 第18页 |
·傅立叶节曲线非圆齿轮系分插机构 | 第18-19页 |
·非圆齿轮的研究现状及其特点 | 第19-20页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旋转式非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的运动学建模 | 第23-33页 |
·旋转式非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旋转式非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的特点 | 第24-25页 |
·旋转式非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运动学模型 | 第25-31页 |
·非圆齿轮角位移分析 | 第25-26页 |
·旋转式非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位移方程 | 第26-27页 |
·分插机构中各部位的速度方程 | 第27页 |
·分插机构各部位加速度方程 | 第27-28页 |
·解析法求解分插机构运动学方程 | 第28-31页 |
·旋转式非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运动学分析程序框图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逆向求解行星轮系分插机构的非圆齿轮 | 第33-60页 |
·基于 MATLAB 及光顺法的非圆齿轮节曲线的逆向求解 | 第33-45页 |
·光顺法简述 | 第33-34页 |
·非圆齿轮齿廓的基本参数 | 第34-35页 |
·非圆齿轮齿顶曲线的求解 | 第35-40页 |
·由非圆齿轮齿顶曲线反求其节曲线 | 第40-42页 |
·非圆齿轮节曲线表达式的研究 | 第42-45页 |
·非圆齿轮中心距的优化 | 第45-46页 |
·非圆齿轮副共轭齿轮节曲线的求解 | 第46-50页 |
·非圆齿轮节曲线曲率半径及凹凸性判断 | 第50-51页 |
·节曲线封闭的条件 | 第51-52页 |
·非圆齿轮齿廓算法及加工 | 第52-58页 |
·非圆齿轮齿廓形成原理 | 第52-53页 |
·非圆齿轮齿廓算法 | 第53-56页 |
·非圆齿轮齿廓设计软件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基于无函数表达节曲线的旋转式分插机构的优化 | 第60-81页 |
·基于无函数节曲线的分插机构运动学分析 | 第60-63页 |
·分插机构的运动轨迹分析 | 第60-61页 |
·分插机构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 第61-62页 |
·优化软件中分插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 第62-63页 |
·秧针运动轨迹的优化 | 第63-65页 |
·辅助分析软件 | 第65-71页 |
·人机交互辅助分析软件概述 | 第65页 |
·人机交互辅助分析软件 | 第65-71页 |
·影响秧针运动轨迹的参数分析 | 第71-74页 |
·优化结果 | 第74-76页 |
·辅助分析软件仿真结果分析 | 第76-80页 |
·分析方法简介 | 第76-77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7-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非圆齿轮系分插机构的零部件设计建模及 ADAMS 仿真 | 第81-101页 |
·齿轮的设计 | 第81-91页 |
·齿轮齿廓数据的提取 | 第81-83页 |
·太阳轮结构设计 | 第83-85页 |
·中间轮结构设计 | 第85-86页 |
·行星轮结构设计 | 第86页 |
·分插机构齿轮壳体设计 | 第86-87页 |
·分插机构的装配 | 第87-91页 |
·非圆齿轮分插机构的运动学仿真 | 第91-96页 |
·ADAMS 系统环境介绍 | 第91-92页 |
·ADAMS 导入几何模型 | 第92页 |
·分插机构模型的约束和载荷设置 | 第92-96页 |
·分插机构秧针轨迹模拟分析结果 | 第96-100页 |
·秧针尖点运动轨迹分析 | 第97-99页 |
·秧针尖点的速度分析 | 第99-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六章 旋转式分插机构的试制 | 第101-103页 |
·无函数表达式节曲线非圆齿轮系分插机构的试制 | 第101-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3-106页 |
·总结 | 第103-104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04页 |
·展望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