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一、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含义 | 第13-19页 |
(一) 三种主流观点 | 第13-14页 |
(二) 其他学说观点 | 第14-15页 |
(三) 对上述各观点的分析 | 第15-17页 |
(四)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之我见 | 第17-19页 |
二、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性质 | 第19-22页 |
(一) 两种主流学说 | 第19页 |
(二) 对归属能力说的评价 | 第19-20页 |
(三)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性质之我见 | 第20-22页 |
三、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地位 | 第22-29页 |
(一) 当前几种主流学说 | 第22-23页 |
(二) 民事责任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的关系 | 第23-26页 |
(三)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应是一种独立的能力 | 第26-27页 |
(四) 民事责任能力的独立具有重要意义 | 第27-29页 |
四、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范围 | 第29-34页 |
(一) 民事责任能力在侵权行为中的适用 | 第29页 |
(二) 民事责任能力在违约行为中的适用 | 第29-31页 |
(三) 民事责任能力在不履行无因管理之债行为中能否适用之分析 | 第31-32页 |
(四) 民事责任能力在不履行不当得利之债行为中能否适用之分析 | 第32页 |
(五) 民事责任能力在无过错责任行为中能否适用之分析 | 第32-34页 |
五、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标准 | 第34-43页 |
(一) 国外关于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判断标准的立法模式及评价 | 第34-38页 |
(二)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判断标准之分析 | 第38-43页 |
六、我国当前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的不足与重构 | 第43-47页 |
(一) 我国当前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不足 | 第43-44页 |
(二) 我国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重构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