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一般就业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一、绪论 | 第10-31页 |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27页 |
| 1. 国内外关于能力的界定 | 第11-13页 |
| 2. 国内外关于能力的结构的研究理论 | 第13-15页 |
| 3. 就业能力概念的界定 | 第15-20页 |
| 4. 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综述 | 第20-24页 |
| 5. 就业能力的其他研究 | 第24-27页 |
| (三) 概念释义 | 第27-28页 |
| 1. 大学生 | 第27页 |
| 2. 一般就业能力 | 第27-28页 |
| 3. 大学生一般就业能力 | 第28页 |
| (四) 研究路线 | 第28-29页 |
| (五) 研究工具和对象 | 第29-31页 |
| 1. 研究工具 | 第29-30页 |
| 2. 研究对象 | 第30-31页 |
| 二、问卷的编制及发放 | 第31-36页 |
| (一) 学生卷的编制 | 第31-32页 |
| 1. 试调查 | 第31-32页 |
| 2. 问卷编制 | 第32页 |
| (二) 教师问卷及访谈提纲 | 第32-33页 |
| 1. 教师问卷 | 第32-33页 |
| 2. 访谈提纲 | 第33页 |
| (三) 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情况 | 第33-36页 |
| 1. 学生卷样本分布情况 | 第33-35页 |
| 2. 教师卷样本分布情况 | 第35-36页 |
| 三、大学生一般就业能力结构探析 | 第36-43页 |
| (一)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36-38页 |
| (二)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38-41页 |
| (三) 信效度分析 | 第41-43页 |
| 1. 信度分析 | 第41-42页 |
| 2. 效度分析 | 第42-43页 |
| 四、一般就业能力分析 | 第43-54页 |
| (一) 学生卷分析 | 第43-52页 |
| 1. 一般就业能力水平 | 第43-44页 |
| 2. 一般就业能力性别差异 | 第44页 |
| 3. 一般就业能力年级差异 | 第44-45页 |
| 4. 一般就业能力生源地差异 | 第45页 |
| 5. 一般就业能力党员差异 | 第45-46页 |
| 6. 一般就业能力专业类别差异 | 第46-47页 |
| 7. 一般就业能力成绩差异 | 第47-49页 |
| 8. 一般就业能力学校层次差异 | 第49-51页 |
| 9. 一般就业能力高中毕业学校差异 | 第51-52页 |
| (二) 教师问卷分析 | 第52-54页 |
| 五、影响因素分析 | 第54-61页 |
| (一) 个案分析 | 第54-55页 |
| (二) 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55-58页 |
| 1. 学生因素 | 第56-57页 |
| 2. 高等教育因素 | 第57-58页 |
| (三) 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 第58-61页 |
| 1. 学生在校表现对一般就业能力的影响 | 第58-59页 |
| 2. 高等教育因素对一般就业能力的影响 | 第59-61页 |
|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1-66页 |
| (一) 高等教育中的现象及存在的问题 | 第61-63页 |
| (二)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途径 | 第63-64页 |
| (三)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附录1 | 第70-71页 |
| 附录2 | 第71-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