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 第14-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数据来源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 第17-20页 |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概念 | 第17页 |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容 | 第17-18页 |
·农田整治 | 第17页 |
·村落整治 | 第17页 |
·发展非农产业 | 第17页 |
·通过城乡建设用地的增减挂钩加快小城镇建设 | 第17-18页 |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土地供给理论 | 第18页 |
·系统理论 | 第18页 |
·成本-收益理论 | 第18-19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19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项目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潜力分析 | 第20-24页 |
·耕地整治潜力 | 第20-21页 |
·耕地有效数量增加的潜力 | 第20-21页 |
·耕地生产能力提高的潜力 | 第21页 |
·农业生产成本降低的潜力 | 第21页 |
·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潜力 | 第21-24页 |
第四章 项目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现状 | 第24-31页 |
·项目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背景 | 第24-26页 |
·行政区划与地理位置 | 第24页 |
·自然条件 | 第24-25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5-26页 |
·项目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现状 | 第26-31页 |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 第26-28页 |
·新增耕地 | 第28页 |
·农业结构调整 | 第28页 |
·土地流转 | 第28-29页 |
·工程建设 | 第29-31页 |
第五章 项目区土地综合整治的效益分析 | 第31-36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31-34页 |
·新增耕地收益 | 第32-33页 |
·经济效益评价 | 第33-34页 |
·社会效益分析 | 第34-35页 |
·生态效益分析 | 第35-36页 |
第六章 项目区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 第36-41页 |
·项目区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法律政策问题 | 第36页 |
·资金技术问题 | 第36页 |
·参与问题 | 第36-37页 |
·非工程措施问题 | 第37页 |
·土地流转问题 | 第37页 |
·补充耕地的质量降低问题 | 第37-38页 |
·问题分析 | 第38-41页 |
·法律政策的制约 | 第38页 |
·资金技术的约束 | 第38-39页 |
·参与的制约 | 第39页 |
·非工程措施的制约 | 第39页 |
·土地流转的制约 | 第39-40页 |
·补充耕地质量降低的制约 | 第40-41页 |
第七章 土地综合整治的对策分析 | 第41-46页 |
·对策分析 | 第41-46页 |
·法律法规的完善 | 第41-42页 |
·加强组织领导管理,落实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责任制 | 第42页 |
·部门协作,形成合力 | 第42页 |
·加强监管,规范运作 | 第42-43页 |
·增加政府投入,扩大资金渠道,形成多元投入的机制 | 第43页 |
·加大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宣传力度 | 第43-44页 |
·以人为本,依靠农民 | 第44页 |
·建立规范的项目管理技术体系 | 第44-45页 |
·坚持优化市场手段,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 | 第45-46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46-48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 第46页 |
·贡献与创新 | 第46-47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