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引言 | 第7-12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第9-12页 |
1. 研究思路 | 第9页 |
2. 文章框架 | 第9-11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二、激励理论与激励机制研究概述 | 第12-21页 |
(一) 国外有关激励理论概述 | 第13-15页 |
1. 关于“需要”的激励理论 | 第13页 |
2. 关于“目标”的激励理论 | 第13-14页 |
3. 关于“内驱力强度”的激励理论 | 第14-15页 |
(二) 激励机制的内容要素 | 第15-16页 |
1. 诱导因素制度 | 第15-16页 |
2. 行为导向制度 | 第16页 |
3. 行为幅度、行为时空和行为归化制度 | 第16页 |
(三) 医院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的研究情况 | 第16-21页 |
1.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 第16-17页 |
2.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 第17-21页 |
三、医务人员职业及职业道德建设的特殊性 | 第21-32页 |
(一)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问卷调查情况 | 第21-24页 |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第21-22页 |
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2-24页 |
(二)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特殊性 | 第24-28页 |
1. 医务人员的职业特点 | 第25-26页 |
2. 医务人员的需求和期望目标 | 第26-27页 |
3. 医务人员遵循职业道德的内驱力 | 第27-28页 |
(三) 医院职业道德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点 | 第28-32页 |
1. 组织目标与个体需求相融合 | 第28-29页 |
2. 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 | 第29-30页 |
3. 及时激励与适度激励相结合 | 第30-32页 |
四、个案研究:云南某大型公立医院职业道德建设情况 | 第32-45页 |
(一) 整体情况 | 第32-33页 |
1. 医院整体情况 | 第32页 |
2. 医院职业道德建设概况 | 第32-33页 |
(二) 职业道德建设的传统做法 | 第33-35页 |
1. 相关举措 | 第33-34页 |
2. 取得的效果 | 第34页 |
3. 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三) 职业道德建设的改革推进 | 第35-41页 |
1. 相关措施 | 第35-37页 |
2. 激励效果 | 第37-41页 |
(四) 其他经验借鉴 | 第41-45页 |
1. 薪酬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职业道德因素 | 第41-43页 |
2. 医院文化的发展与医院发展成正相关 | 第43-45页 |
五、激励机制引入医院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探索 | 第45-54页 |
(一) 设计激励机制:组织目标与个体需求的统一 | 第45-48页 |
1. 激励机制运行模式 | 第45-46页 |
2.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激励机制设计 | 第46-48页 |
(二) 制定激励措施:注重物质激励基础上的精神激励 | 第48-52页 |
1. 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 | 第48-49页 |
2. 注重非物质性激励 | 第49-52页 |
(三) 实施激励制度:掌握激励的及时性和适度性 | 第52-54页 |
1. 及时激励 | 第52页 |
2. 适度激励 | 第52-54页 |
六、结语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