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凡例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8页 |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21页 |
·心理概念场词汇研究的意义 | 第21-24页 |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 第25-26页 |
·本论文的语料选择 | 第26-28页 |
第2章 古汉语“忧虑”概念场词汇系统及其历史演变 | 第28-75页 |
·概述 | 第28-35页 |
·“忧虑”概念场主导词历时替换考 | 第35-59页 |
·“忧虑”概念场词汇系统非典型成员 | 第59-67页 |
·“忧虑”概念场词汇系统成员在现代汉语方言的共时分布 | 第67-75页 |
第3章 古汉语“猜度”概念场词汇系统及其历史演变 | 第75-143页 |
·概述 | 第75-82页 |
·“猜度”概念场主导词历时替换考 | 第82-106页 |
·“猜度”概念场词汇系统非典型成员 | 第106-129页 |
·“猜度”概念场词汇系统成具在现代汉语方言的共时分布 | 第129-143页 |
第4章 古汉语“思谋”概念场词汇系统及其历史演变 | 第143-190页 |
·概述 | 第143-148页 |
·“思谋”概念场主导词历时替换考 | 第148-174页 |
·“思谋”概念场词汇系统非典型成员 | 第174-182页 |
·“思谋”概念场词汇系统在现代汉语方言的共时分布 | 第182-190页 |
第5章 三个概念场主导义位的演变及其相关问题 | 第190-270页 |
·“忧虑”概念场主导词的主导义位演变 | 第190-213页 |
·“猜度”概念场主导词的主导义位演变 | 第213-239页 |
·“思谋”概念场主导词的主导义位演变 | 第239-252页 |
·主导义位及主导词有关问题探讨 | 第252-270页 |
第6章 结语 | 第270-281页 |
·有关“忧虑”、“猜度”、“思谋”三个概念场内部差异的认识 | 第270-271页 |
·有关《朱子语类》一书方言层级的认识 | 第271-274页 |
·有关概念场主导词判定标准的认识 | 第274-280页 |
·有关底层词影响通语的存疑 | 第280-281页 |
主要引用书目 | 第281-292页 |
参考文献 | 第292-305页 |
附录 | 第305-313页 |
附录一:论文所讨论的心理概念场词汇系统主导词更替情沉总表 | 第305-306页 |
附录二:论文所讨论的主导词的主导义位演变总表 | 第306-308页 |
附录三:论文所讨论的概念场非典型成页使用情沉总表 | 第308-311页 |
附录四:调查文献简称表 | 第311-313页 |
后记 | 第313-316页 |
作者简历 | 第316页 |